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赵书勇 通讯员余秋霞 王议)日前,宜良县温泉社区的260亩稻田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迎风摇曳,预示着收割在即。这里种植的是滇禾优615水稻,有抗逆性强、抗旱性好、抗病性佳的特点。
据介绍,这番喜人景象得益于当地实施的“旱改水”土地提质整理工作。此前,社区将零散土地变为集中连片的标准化农田,并配套完善沟渠路等基础设施,为“旱改水”奠定坚实基础。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社区引入优质水稻品种种植等生态模式,奋力实现粮食增产、生态改善与集体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旱田改造后,土壤变得相对疏松通透,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和植株生长,为高产创造了优势条件。在生态环境方面,长期的水田灌溉和排水过程,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提升肥力,从而减少化肥使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同时,水田还能有效减少降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此外,水田的蓄水能力对调节局部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也起到积极作用。经农业部门认定,这片“旱改水”农田已具备“稻鱼共生”条件。
未来,温泉社区将进一步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壮大集体经济,以产业发展驱动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