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科技创新助力昆明产业能级跃升
昆明信息港    11-03 08:46:00

近日,在“昆明跨越争一流 机关党建走前头”机关党建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中,市科技局4项成果进行了交流展示,集中展现了全市科技系统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科技创新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效。昆明市科技统计信息中心党支部打造“研发引领 赋能科技创新”党建特色品牌;昆明市科技局机关党委以“四个始终”推动建设“四个过硬”模范机关、以党建擦亮科创人才新品牌;水产所党支部扎根高原特色渔业科研一线,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科技突围、产业共富”的特色渔业改革新路径……科技创新为产业升级、民生改善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指标领跑全省

近年来,市科技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机关建设,坚持把模范机关建设作为党建提质和业务增效的助推器。市科技局党组深化“三法三化”,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内驱力,实现任务可追溯、进度可视化。在党建推动下,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从2016年的699家攀升到2024年的2442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016年的82.38亿元攀升到2023年的150.71亿元,主要创新指标持续居全省第一。

围绕研发统计工作,市科技统计信息中心党支部组织党员持续当好企业科技政策“宣传员”、科技创新“服务员”、研发经费归集“指导员”。根据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所属行业领域、研发活动等情况,支部将梳理出的58家重点企业按所属领域分为工业一组、工业二组、建筑业组、服务业组4个组,开展“小班制”教学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分组讨论等方式,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提升企业研发统计工作质量。

同时,充分发挥“政策直通车、服务零距离”科技服务团R&D小分队服务功能,开展实地走访、面对面服务,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宣讲科技相关政策,指导企业做好研发项目全流程管理,研发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针对研发经费投入波动明显的企业,找出原因,推动企业研发费用应统尽统。

科技创新全面赋能产业“动脉”

聚焦国家前沿领域谋篇布局,全市加快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持续提升在国家创新版图中的比重。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着亚洲规模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站上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领跑席位;中国科学院“天元数学国际交流中心”,凭借“全球第二、亚洲第一”的硬实力领跑数学基础研究赛道,大国重器在昆明落地生根。

在重大科研项目管理中,市科技局前瞻谋划,明确主攻科研方向,科技创新全面赋能产业“动脉”。洋桔梗人工种子培育打破国外垄断,为花卉产业注入自主可控“中国芯”;百年昆烟将“数字”融入卷烟生产全链条,“乘数”而上;昆企自主研发的全球第2个、国产首个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获批上市,填补国内该类疫苗的空白……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能级大跃升。

聚焦高原特色渔业,水产所党支部打造“鱼跃春城”党建品牌,确立了三大主攻方向:护好“濒危鱼”,抢救性保育银白鱼等珍稀濒危物种,守住生物多样性红线;育强“致富鱼”,聚焦滇池高背鲫等云南名特优土著鱼,攻克规模化扩繁技术,让云南自己的鱼苗游进百姓鱼塘;推广“生态鱼”,引进“芙蓉鲤鲫”新品种,创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让鱼儿创造经济价值。

近5年,水产所推广特色鱼类养殖26万亩,带动农户增收超1.5亿元;稻渔共生覆盖9659亩,有机稻花鱼畅销高端市场,助农亩均利润超千元;滇池、阳宗海建成首套鱼类监测体系,支撑重点湖泊治理科学决策;银白鱼重现滇池引发网友点赞。

优化生态激发创新活力

结合昆明市产业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市科技局党组实施书记领办人才项目,通过党建引领、协调资源、搭建平台、争取项目、优化环境,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为全市产业发展注入人才动力。

聚焦优化环境,市科技局党组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和创新体制机制,制定出台昆明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出台“春城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引等10余项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

在育才方面,从体系、项目、平台等方面着手,争取“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项目,国家、省级外专项目100余项,实施“春城计划”高层次科技人才项目,为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引聚40余名高层次人才。争取高能级创新平台,全省9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家云南实验室全部落地昆明,16名在滇两院院士全部会聚昆明。

为了让科技人才“留得住”且“留得好”,市科技局党组落细落实人才优惠政策,不断优化服务。对于外国人才,在全省率先开展外国人才来华工作居留许可“一站式服务”,设置“党员先锋岗”,开通外国人才留居“绿色通道”。

人才“强磁场”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聚焦产业发展,市科技局党组书记牵头组建考核小组,围绕新材料、花卉等重点产业,选拔认定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累计1030人。同时,市科技局党组精心为才“搭舞台”,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服务社会民生。全市共争取省级科技特派团5个、科技特派员226人,国家级“三区科技人才”65人。

通过书记领重点题、支部领专项题、党员领具体题,全市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国内外各类创新人才加速聚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智力支持,昆明连续6年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未来将有更多科技人才成为昆明高质量发展参与者,谱写科技创新崭新篇章。”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昆明日报 记者张怡)

编辑:余娅雯    责任编辑:江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