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护航边境幸福村系列报道 搬迁点亮幸福路 边疆村寨焕新生
德宏团结报    11-04 14:44:36

振兴村鸟瞰。

在德宏的边境线上,振兴村的崛起如同一颗璀璨明珠,见证着边疆群众从“避险安居”到“幸福乐居”的华丽转身。两场跨越数年的搬迁,让这块昔日荒僻之地焕发勃勃生机,多民族群众在此扎根团聚,共同书写着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美好答卷。

振兴村的“新生”,始于两场关乎民生福祉的搬迁实践。2019年,首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告别贫困山区的闭塞,在这片土地上开启新生活;2023年“12·02”陇川5.0级地震后,第二批勐约乡、护国乡、王子树乡等山区乡镇的群众,因原有家园地质灾害风险加剧而迁至此处。陇川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群众安危放在心上,多次实地勘测选址,最终将安置点定在距县城仅3公里的安全区域,让群众既能远离地质隐患,又能便捷地享受县城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以前在山里,下雨怕屋塌,娃娃上学要走十几里山路,老人看病得雇车翻山,现在住这儿,心里踏实多了!”这是搬迁村民最真切的心声。

如今走进振兴村,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一栋栋崭新民房整齐排列,一条条宽阔的硬化道路连通家家户户,车道护栏守护着群众的出行安全;地下雨污管道有序排放污水,消防设施随处可见,变压器架起稳定“动力网”,人饮主管网送来“放心水”;太阳能路灯点亮村寨夜空,成片绿化装点街巷,配套齐全的公共服务用房满足村民日常需求,诠释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干净、明亮、安全”的鲜明特质。

幸福生活不仅要有“颜值”,更要有“内涵”。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将营造邻里和谐、团结干事氛围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村里建起“道德讲堂”,设立“诚实守信榜”“孝道红黑榜”,细化完善村规民约,让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真正发挥效能。围绕“团结、奋进、知恩、感恩”主题,宣传栏、村务公开栏、文化墙处处传递正能量;“道德模范”“最美院落”“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创评活动接连开展,一批批身边先进典型被挖掘出来,让村民学有榜样、赶有方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村寨蔚然成风。

这份和美生活的背后,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的“贴身护航”。从项目建设到资金使用,从政策落实到群众诉求,监督的“眼睛”始终在线。民房建设中,纪检干部全程跟踪建房补助资金申领流程,在村里“摆摊办公”,逐项核对资金流向,确保每一笔账目清晰可查;针对村民担心的贷款审批慢、宅基地分配不公等问题,纪检干部及时对接金融机构梳理流程,组织村民代表参与关键环节监督,让“阳光操作”贯穿始终;在项目资金管理上,各类专项补助的筹集与拨付均在监督下规范运行,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傍晚的振兴村热闹非凡。文化广场上,太阳能路灯亮起暖光,村民或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或围坐在一起用多民族语言畅谈生活,欢声笑语萦绕村寨;打开手机,网购、刷短视频成为村民日常,快递进村让生活更便捷,老人们也能通过屏幕了解外面的世界。如今的村里,吵架争斗现象极少出现,大家都忙着打理庭院、参与村集体活动,齐心协力琢磨“怎么把日子过得更好”。曾经的“搬迁户”,早已成为扎根此处的“村里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守护着来之不易的幸福家园。

风拂街巷,暖光映窗。从避险搬迁到安居乐业,从村容整洁到乡风文明,振兴村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始终把民生实事办进群众心坎里,用精准监督护航政策落地,以党建引领激活乡村发展活力,边境村寨的幸福之路就会越走越宽。这扇为“安全”与“希望”敞开的幸福之门,正为边疆的稳定与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通讯员 余雪楠 文/图

编辑:徐毅杰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