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芳 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数据称,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呈现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海洋发展新动能不断涌现的特征。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海洋传统产业稳定发挥。前三季度海船完工量、海船手持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6.7%和25.7%。新接订单量、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3.5%、47.3%和58.6%,继续保持全球领先。绿色船舶产品技术创新与供应能力持续提升,我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到70.6%,全球首艘氨燃料动力1400箱集装箱船、全国首艘200TEU纯电智能远控集装箱海船相继开工,我国首例新造船碳捕集系统(OCCS)在8.2万吨散货船上完成试航。
随着利好政策落地、居民出游意愿高涨,海洋旅游市场呈现供需两旺发展态势,前三季度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海洋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同比增长3.0%和3.8%。邮轮旅游热度持续升高,前三季度全国邮轮港口进出港邮轮艘次、旅客总数分别为344艘次、20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7%、28%。1至9月中旬,外籍旅客从上海口岸乘坐邮轮的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7%。
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克拉克森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海工装备新承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0.0%、50.8%和61.9%,继续位居世界第一。多领域海工装备产品取得新突破,国产24套2000米级国际超深水海洋装备完成交付,我国首个深水油气水下机器人七功能机械手投入应用。
与此同时,海洋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前三季度,海洋油气资源勘探成效显著,南海北部湾海域涠洲10-5南油气田钻遇厚度211米油气层,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古近系岩性勘探领域成功钻获高产油气井,进一步夯实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储量基础。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有序推进,垦利10-2油田群(一期)、东方1-1气田等油气开发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0%、17.7%。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海上风电发电量、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分别增长3.7%、42.1%。我国离岸距离最远海上风电项目江苏大丰首批机组并网发电,上海市单体容量最大海上风电项目金山海上风电场一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大容量加速迈进。
涉海企业生产经营信心提振。问卷调研结果显示,随着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红利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释放,分别有55.6%、54.2%、80.1%的企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利润、用工人数实现同比增长,比例均高于上半年。分别有24.4%和64.5%的企业对四季度经济环境持乐观和观望态度,分别有24.3%和51.3%的企业预计四季度营业利润比三季度增长及持平,90.6%的企业预计四季度平均用工人数保持稳定或增长。
在更加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我国海洋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前三季度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也较上半年有所加快,海运贸易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高端、智能、绿色涉海产品竞争优势显现,助力优化外贸结构,前三季度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船舶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23.9%和22.4%。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压力。下一阶段,要加速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大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