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已至,云岭大地雨势未止。回顾2025年汛期,云南遭遇近7年来最严峻复杂的洪涝灾害考验。23轮强降雨轮番侵袭,“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3轮台风接踵而至,全省平均降水量达1160.7毫米,为近5年同期最高值,强降雨站次创近20年新高。
面对一次次考验,全省上下积极应对,未出现水库垮坝、重要堤防决口及重要基础设施受损等情况,取得了洪水防御的全面胜利。
严阵以待 日夜坚守
今年汛期,全省117条河流135个水文站发生188站次超警洪水,46站次超保洪水,为有水文监测记录以来第二高的年份,43条河流出现历史最高水位。
面对汛情,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提早谋划、及时部署、科学统筹、精准调度。水利部门全体干部职工全力以赴迎汛战洪。监测雨情水情、发布预警信息、调度防洪工程、加强巡查防守、做好抢险转移,盯紧防汛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汛前,各级水利部门严阵以待,全省2万多名水库、小水电站、重要堤防和水闸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及6万多名山洪危险区责任人全员上岗,每个关键部位都“包保到人”,确保反应迅速、指挥有力、调度有方、措施落实。
为确保隐患全面清零,我省推行“一州一单、闭环整改销号”机制,全覆盖排查风险。开展水库、山洪灾害避险转移等预案演练2158场(次),丰富无人船、无人机等“天空地”一体化测报设施应用场景。集结170支专家队伍和194支专业抢险队伍,枕戈待旦、装备齐备,形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高效抢险体系。
“有多少雨、水位涨多少?”水文部门加强加密预报预警;“雨往哪儿下,洪水往哪去?”水利部门提前会商研判;“谁组织、往哪儿转、怎么转?”基层责任人日夜坚守……
今年汛期,省水利厅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配齐配强值班值守力量,遇强降雨“双人带班”,落实主汛期“周会商+场次洪水会商”机制,累计发出强降雨防范通知49份,启动Ⅲ级应急响应2次、Ⅳ级13次。共组织会商和调度会37次,叫应各级防汛责任人9365次,抽查1844座水库“三个责任人”。全省累计投入巡堤查险5.0万余人次,转移避险10.6万人,避免12座县级以上城区受淹,防洪减灾经济效益6.8亿元。
完善系统 主动防御
近年来,水利部门持续开展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实现对全省山洪灾害危险区、重点防治自然村降雨监测及主要江河洪水监测的全覆盖,串联起覆盖“天空地水工”的完整监测预报链条。今年汛期,水文部门水位、流量、雨量监测设备全天候运行,强化“云中雨”“落地雨”“河中水”监测预报,共投入1834人次、应急监测设备940台(套)抢测1769场次洪水。累计滚动更新洪水预报4.8万次,向防汛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发布江河洪水预警76次,会同省气象局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184期,200次提前预报(预警)超警戒水位洪水,提出水库调度建议19项,为抗洪抢险和避险转移赢得先机。
通过不断完善云南省山洪灾害四预系统,以“智能监测+精准预警+高效联动”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全省的“24小时监测—智能分析—分级预警”全流程数字化智控体系,3分钟内可对预警区域内省、州(市)、县(市、区)、乡(镇)、村五级山洪灾害危险区责任人逐级自动预警叫应。截至目前,发出预警短信52万条,智能语音叫应防汛责任人4.0万次。
“山洪要来了,请马上转移。”预警连发、逐户叫应,5月31日独龙江乡山洪暴发前,水利部门发布预警信息12次、开展叫应14次,独龙江乡751名群众按预案提前转移,成功避险。9月30日12时,水利部门对富宁县谷拉乡谷拉河立地站发布洪水预警后,当地在118分钟内组织沿河住户及谷拉中心学校1600余名群众及师生安全转移,转移完成75分钟后,校园及沿河房屋被淹,因及早预警和及时转移,未造成人员伤亡。
今年,各级水利部门密切关注汛情,加强分析研判,科学精细调度干支流水库,共发出调度命令402份,提前开展水库预泄腾库,实现空中水、河中水和库中水的全过程科学研判,全省大中型水库累计拦蓄洪量15.4亿立方米,彰显防汛抗洪“硬实力”。
在应对3轮台风期间,我省累计发出调度令161道,13座大型水库、138座中型水库和1487座小型水库预泄腾库,共预留约7.1亿立方米的库容,拦蓄洪水约2.7亿立方米。
汛期已过,安澜可期。云南水利将加强水利防汛减灾经验总结和工作复盘,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在全省推广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新方式好方法,高质量推进云南水利防汛减灾各项工作,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云南日报记者 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