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部署,深入践行“三法三化”,将推广以工代赈作为转变作风、提升效能、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2025年前三季度,全省在重点工程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建领域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683个,带动26万名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28.62亿元,人均增收1.1万元。项目数、务工人数、报酬额较一季度分别增长82.1%、170%、364%,政策效应持续放大。
聚焦项目落地,拓宽就业“主渠道”
深度融入项目全周期管理,筑牢就业基础。明确实施范围,聚焦农业农村、交通、水利等7大领域,建立“能实施尽实施”机制,前三季度在1243个重点工程中嵌入以工代赈要素。突出分类实施,在1440个中小型农业农村基建项目中全面推行以工代赈作为主要建设模式。强化项目储备,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储备库,实行滚动管理,精准对接劳动力底数与就业需求。
突出就业导向,筑牢增收“稳定器”
始终以促进就业增收为核心目标。保障重点群体,严格执行“应用尽用、能用尽用”原则,优先吸纳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务工,重点群体占比超80%。规范劳务组织,推广“劳务合作社+村民”“村级组织+施工队”等模式,确保用工规范有序。强化技能培训,推行“培训+上岗”模式,围绕项目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前三季度累计培训超2500场次、20万人次,推动务工群众向“技能型”转变。
强化劳务组织,提升务工“组织度”
确保劳务报酬及时足额发放。规范发放流程,在劳务合同中明确用工计划、报酬标准及监管责任,建立实名制发放台账。强化动态监测,实施月提醒、季通报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跟踪项目进展、用工和报酬发放,发现问题限期整改。推行直达支付,协调通过社保卡“一卡通”或银行代发直达个人账户,前三季度及时发放报酬28.62亿元,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
注重长效管理,构建政策“闭环链”
推动以工代赈向常态化机制转变。健全政策体系,立足省情出台系列细化文件,为基层提供清晰指引。强化部门协同,建立联席会议与信息共享机制,协同相关部门破解项目谋划、劳务组织等难点堵点。注重典型引路,挖掘推广各地经验做法,示范带动全省工作水平提升,使以工代赈成为促就业、保民生、助振兴的有力支撑。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进一步拓展以工代赈实施范围,丰富建设领域、优化组织实施方式,推动更多群众就地就近参与工程,共享发展成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