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天气变化导致部分蔬菜涨价 白菜土豆等耐储菜成昆明市民消费首选
都市时报    11-05 21:04:45

随着寒意渐浓,蔬菜市场迎来季节性变化。11月5日,记者走访多家农贸市场发现,受低温气候及种植运输成本上升影响,本地菠菜、香菜、西红柿等部分蔬菜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平均涨幅在10%至15%之间,白菜、土豆等耐储蔬菜价格平稳,成为市民菜篮子的实惠之选。

本地种植蔬菜品类涨价明显

清晨的篆新农贸市场人声鼎沸,询价声、交谈声与扫码支付提示音交织在一起,各类蔬菜整齐摆放在摊位上,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挑选。

“老板,菠菜怎么卖?18块一公斤?比上周贵了不少啊!”市民刘女士看着价签略显惊讶,原本常买的菠菜价格涨幅超出预期。摊主李女士一边整理着摊位上的蔬菜一边介绍:“冬季菜价肯定比夏秋季节高,这一个月平均整体涨了10%至15%,其中香菜涨价最厉害,现在卖到19块一公斤,价格一直在往上走。”

记者在多个摊位走访确认,当前大部分商贩的香菜售价基本在19-20元/公斤,价格仍呈小幅上涨趋势;西红柿价格从之前的7元/公斤涨到10-12元/公斤;菠菜涨幅最为显著,当前售价18元/公斤,较一个月前上涨6-7元。

相较于篆兴农贸市场,和平农贸市场的蔬菜价格涨幅则相对温和,本地菠菜售价为12元/公斤,虽较之前有所上涨,但整体价格更易被市民接受。

摊主们普遍表示,涨价明显的多为本地种植的蔬菜品类,受冬季低温影响,蔬菜生长周期延长,产量有所下降,同时运输过程中的保温成本增加,推高了进货价格。“不涨一点没办法,进货价就高了。”和平农贸市场一位摊主坦言,即便适当调价,利润空间也十分有限。

不过,蔬菜价格上涨也改变了部分市民的购买决策。“菠菜涨得太高了,除非特别想吃,不然不会买。”市民刘女士透露,之前菠菜价格亲民时,她每周能买两三次菠菜、油麦菜等绿叶菜,现在则减少了这类蔬菜的采购量,转而选择价格稳定的品类。正在挑选土豆的张阿姨也有同感,她表示这几天香菜、西红柿价格变化明显,日常买菜开销有所增加,只能少买高价绿叶菜,优先选择耐储菜。

记者观察发现,农贸市场内售卖白菜、土豆、胡萝卜的摊位前人气更旺,这些蔬菜价格保持平稳,仅较平时小幅上涨几毛钱。“像白菜、萝卜、土豆这些菜价格波动不大,日常吃这些完全能满足需求。”市民孙先生说,虽然部分蔬菜涨价,但耐储菜供应充足、价格实惠,能有效控制买菜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蔬菜的销量受价格影响程度差异明显。蔬菜摊主李女士介绍:“香菜的销量并未因高价下滑,爱吃香菜的人不管贵到什么程度都会买,销量没什么变化。作料类一般价格高低不会影响销量,但菠菜买的人明显少了。”

尽管部分蔬菜价格上涨,但走访发现,市场的蔬菜品类依旧丰富,摊位上各类蔬菜琳琅满目,整体供应充足,未出现断供或短缺情况。“没有出现一菜难求的情况,大家想买都能买到。”篆兴农贸市场的摊主李女士表示,虽然部分蔬菜拿货难度略有增加,但通过调整进货渠道,仍能保障稳定供应。因此即便部分蔬菜价格上涨,但上涨幅度都不会很夸张,基本在正常范围内。

市民表示会根据价格变化灵活调整采购清单

而面对冬季蔬菜损耗率较高的问题,摊主们也采取了灵活的应对措施。篆兴农贸市场摊主王女士透露,绿叶菜等品类在高价下若卖不完容易亏本,因此每到冬季她每天只进半天的货,卖完再补。“这种小批量多频次的进货方式,能把损耗率从20%降到10%以下,宁可少赚点也不压货。”王女士表示,这种模式既保障了蔬菜新鲜度,也能减少经营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冬季菜价上涨,市民们普遍表现出理性态度,对于近期引起热议的“菜比肉贵”现象,市民们也大多认为并不普遍。“冬季蔬菜种植和运输成本高,价格上涨可以理解。”不少市民表示,会根据价格变化灵活调整采购清单,通过搭配耐储菜和应季菜的方式,既保证饮食营养,又能控制生活成本。

除了线下农贸市场,线上购物平台也成为市民采购蔬菜的重要渠道。“我有些时候会去线上买,线上有些时候还会有券,价格也比较划算。”一位市民透露,除了绿叶菜以外,其他菜类在线上购买更实惠。

通过走访了解到,随着天气的日渐寒冷,部分蔬菜价格出现明显波动,但总体而言市场的供货量基本保持稳定,且商户的进货渠道多元化,因此大部分蔬菜的价格不会因为天气的变化出现大幅波动,市民们可以安心购买。(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郑荣行 实习生周先蕊

编辑:李双双    责任编辑:刘雄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