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盘龙消防院坝课堂系列:古建筑防火 “课” 不容缓 筑牢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防线
昆明信息港    11-06 20:47:31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刘欣彤 11月6日下午,盘龙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云南省道教协会开展第157场“院坝课堂”,聚焦文物古建筑的火灾风险核心痛点,通过理论讲解、隐患拆解、措施落地等形式,提升火灾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为承载历史价值的古建筑织密安全防护网。

木结构古建筑的“防火软肋”

培训现场,消防宣传员采取“面对面、手把手”教学模式,对全国各地文物古建筑火灾案例进行深刻剖析,并结合龙泉观的实际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了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龙泉观消防工作的难点、要点,重点对如何扑救初起火灾、火场逃生自救、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等知识一一进行讲解。

“道观内空间开阔,火灾发生时易形成‘烟火效应’,高温浓烟会快速充斥整个建筑空间,加剧灾情。”消防宣传员补充道。更关键的是,园内部分古建筑群连片布置,房屋间距不足1米,一旦单点起火,极易引发“火烧连营”,造成不可挽回的文化损失。

六项措施+隔离带织密安全网

培训针对木结构古建筑火灾隐患,明确六项核心防控措施:规范香火祭祀与明火使用,划定殿外固定区域并派专人值守;强化电器线路保护与用电管理,禁用大功率电器,防止因电器使用不当造成失火;配齐灭火器、烟感报警器等消防设施,确保火情早发现、早处置;保障消防水源充足与通道畅通,确保突发火情时消防车畅通无阻。同时消防员还建议在外围开辟防火隔离带,防止火势扩散。

参训人员认真记录要点,现场交流热烈,大家纷纷表示措施具体实用,将尽快落实到古建筑的实际防控中。

守好文化遗产“安全门”

云南省道教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总结时强调:“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每一栋都承载着历史记忆。此次培训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常态化防控的开始,要把每一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应多次与消防部门联合进行火灾演练及实操练习,防患于未然。”

为建立长效防火机制,双方计划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常态化管理制度,通过定期联合演练、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持续提升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让历史文化遗产在科学防护中永续传承。

编辑:李双双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