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迪昊在比赛中步伐稳健爆发力强

胡海杰(中)在决赛中奋力冲刺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赛场捷报频传,云南体育代表团两位“00后”小将在不同赛场斩获一银一铜。11月7日,武术运动员余迪昊在广州南沙体育馆斩获武术套路男子南拳南刀南棍全能比赛银牌;11月8日,公路自行车选手胡海杰在跨越粤港澳的231.8公里赛道上勇夺铜牌。这两枚沉甸甸的奖牌,不仅彰显了云南竞技体育的新突破,更展现了新生代运动员的蓬勃力量。
余迪昊:为云南代表团摘得首枚奖牌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州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举行。在全国各大代表团入场式中,云南代表团的旗帜由一个熟悉的身影高高举起——他就是刚刚在武术套路男子南拳南刀南棍全能比赛中夺得银牌的余迪昊。
谈及担任旗手,余迪昊说,身份的转变,为他手中的银牌增添了另一重分量。对于旗手职责,他有着深刻理解:“作为站在队伍最前方的人,必须展现出云南运动员的精气神。”他用三个字总结心中的责任感——“扛得起”。“在比赛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也算对得起旗手的这份职责,对得起云南这面旗帜。”他说。
在11月7日进行的武术套路男子全能比赛中,余迪昊历经三场鏖战,以29.400分的总成绩夺得银牌,为云南代表团摘得本届全运会首枚奖牌。
南拳决赛中,他以步稳势猛的刚劲拳法获得9.800分;南刀较量时,凭借节奏紧凑、发力迅猛的刀法再获9.800分;关键的南棍决赛,余迪昊动作强劲爆发,以同样分数将排名提升至第二。赛场上他将传统武术神韵与现代竞技体育的要求完美融合,最终凭借稳定发挥锁定银牌。
本届全运会,是余迪昊运动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首次突破重围,站上了全运会的决赛舞台。“这次比赛非常顺利,得益于整个团队和省体育局党委的全力保障,让我们能抛开一切干扰,全力以赴。”与四年前在预赛中折戟的经历相比,这次比赛让他对团队的支撑有了更深的理解。
作为云南的传统优势项目,武术套路队始终保持着强劲的竞争力。在余迪昊看来,强大的团队精神是核心优势所在:“我们都有共同的目标,教练员、运动员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在技术上不断突破,才有了现在的成绩。”
展望未来,这位新晋旗手目标明确:“在教练的领导下,我非常有信心在下一届全运会冲击金牌。”与此同时,他已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赛场:“明年有亚运会,我要抓好冬训,争取站上国际舞台,展现中国武术的风采。”
从一名运动员到代表一个省的旗手,余迪昊的每一步都印刻着坚持与突破。当他手持省旗,引领云南健儿昂首步入开幕式会场时,他不仅代表着云南武术的传承,更象征着新一代运动员砥砺前行、不负使命的崭新风貌。
胡海杰:铸就云南自行车项目新里程碑
11月8日的珠海晴空万里,全运会历史上首条跨境自行车赛道——全程231.8公里、横跨港珠澳大桥的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决赛在此上演。经过5小时17分05秒的艰苦鏖战,21岁的云南小将胡海杰在百余位高手中脱颖而出,勇夺铜牌,取得了云南公路自行车男子项目在全运会的历史最好成绩。
这场跨越粤港澳三地的角逐不仅是速度的比拼,更是耐力与战术的终极考验。胡海杰始终稳居第一集团,合理分配体力,在关键路段精准突围。最终山东选手刘志城夺金,北京选手薛超华摘银,胡海杰紧随其后站上领奖台。
“我们是一支年轻的队伍。”胡海杰赛后透露,场上7名队员平均年龄仅21.6岁,其中4人是全运新兵。就是这样一支青年军,在比赛中上演了绝地反击的壮举。
当山东、天津、黑龙江选手组成突围集团领先大团3分钟时,教练组果断部署,队员李桢带伤领骑近30公里,将差距缩小至45秒。“赛前他右踝关节神经疼痛,走路都困难。”胡海杰动情地说,“这就是团队作战的力量!”
从六年前投身自行车运动到如今站上全运领奖台,胡海杰将成绩归功于集体:“这份荣誉属于领导、教练、队友和所有工作人员,特别想与父母分享喜悦。”在他看来,这枚铜牌是云南自行车运动的新起点:“我们会努力训练,加强不足,让云南自行车运动越来越好。”
两位“00后”小将的精彩表现,标志着云南体育新生代的崛起。在传承与创新的交汇点上,这些年轻运动员正用汗水和拼搏,书写着云南竞技体育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