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山海情深共筑梦:沪滇协作绘就盈江乡村振兴新画卷
美丽盈江    11-10 15:04:41

东海之滨的上海青浦与滇西边陲的云南盈江,因东西部协作战略结下深厚情缘。三年来,两地紧紧围绕“中央要求、云南所需、上海所能”的协作方针,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9个,带动3.2万名群众增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携手并进,共同书写着山海携手的动人篇章。

图片

制度筑基 绘就协作“施工图”

制度创新是沪滇协作的坚实基础。盈江县建立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通过五年行动计划明确方向,以项目包保制压实责任,创新实施“任务、责任、问题”三单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项目管理上,形成“前期论证——中期督导——后期评估”的全流程闭环。这些举措推动建成标准化厂房3万平方米,助力石斛、咖啡、良种稻等特色产业延伸链条,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图片

文化赋能 浇灌民族团结“幸福花”

文化交融让山海协作更有温度。青浦区精准对接盈江民族地区需求,援建的五和家园民族文化广场和民族服饰定制中心,已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民族节庆活动精彩纷呈,工艺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这些举措不仅带动百余位少数民族群众就业,更让精美手工艺品通过消费帮扶渠道走向全国,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图片

图片

民生为本 提升边疆群众“幸福感”

民生改善是协作的重中之重。两地携手改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新建的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小学校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服务。青浦医疗专家通过“组团式”帮扶,将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留在当地;校际结对帮扶让苏典小学、昔马中学等学校的孩子们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边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就业优先 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就业帮扶为增收注入源头活水。围绕“就业优先、技能为本”的工作思路,盈江县构建起多元化就业体系。五年来开展的订单式培训让2000余人掌握一技之长;五和家园电子元件加工车间等帮扶载体让3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劳务协作平台帮助2800余人走出大山。特别是2024年创新的“当面见企业”活动,一举达成9000余人就业意向,务工人员月均收入提高1500元以上,有效破解了就业难题。

图片

产业联动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产业协作激活发展新动能。“旧城周末街”农特产品交易平台人气火爆,累计吸引超120万人次,总营业额突破1800万元;上海青浦的盈江农特产品展示中心通过直播电商拓展市场;冷链物流仓储中心将农产品损耗率降低15%。五年来,消费帮扶总额达4.74亿元,2023年起连续两年突破2亿元。更令人欣喜的是,“总部在上海、基地在盈江、市场在全球”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轻纺产业园吸引14家企业落户,创下“40天投产”的“盈江速度”;石梯村“观鸟+民族文化”旅居项目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3000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成为边疆文旅融合的亮丽名片。

图片

人才引领 锻造带不走的“工作队”

人才支撑为发展注入持久动力。通过“选派+培养+引进”的多元模式,青浦区派驻的21名专家深入一线传经送宝,盈江县选派的977名干部人才赴沪学习取经。“师徒结对”机制培育出一批本土农业专家和50余名骨干教师,这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正成为盈江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图片

从东海之滨到滇西边陲,协作之情如山高水长。站在新的起点上,青浦与盈江将继续携手同行,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谱写更加绚丽的时代华章。

编辑:余娅雯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