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彩云汇科创大赛落地企业意向签约仪式。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宣传教育中心供图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张怡) 11月11日至12日,2025年彩云汇科创大赛总决赛在昆明举行。经过前期成渝、西北、长三角、大湾区、华中五大省外赛区和云南省内赛区的激烈角逐,278个项目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其中,省外项目153个,省内项目125个,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领域。
从产业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成为本届大赛的“创新主战场”。两大领域晋级项目共122个,占比达43.9%。生物医药领域项目凸显“技术硬核+资源适配”双重优势,晋级项目共92个,占比达33.1%。新材料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领域晋级项目共64个,占比达23%。
273家省外企业
明确表达落地云南意向
参赛的153个省外项目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大健康、能源新材料三大关键领域,涌现出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L4级自动驾驶、外骨骼3D打印等优质项目。
初创组“绿色燃料催化技术及装备研发”项目通过长三角赛区(杭州)复赛了解了云南在绿色能源方面的资源优势,项目负责人刘策表示,此次来滇参加决赛,更深入了解了云南在政策、资金、科技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希望项目能够在云南完成落地转化,实现共赢发展。
杭州智预物交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光擎智芯项目团队带来“新一代国产高性能光学芯片的引领者”项目。该项目聚焦新一代国产高性能光子芯片研发与产业化,突破传统电子芯片在能耗、计算能力上的瓶颈,主要应用在人工智能、数据通信及航空航天等高性能计算领域。项目团队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大赛与云南本土金融机构达成合作,获得融资机会。
“省外项目的进入,不仅是项目数量的增加,更是创新理念、技术标准与商业模式的系统导入,将有效激发本地生态的‘鲶鱼效应’。”大赛执行方武汉光谷咖啡有关负责人介绍,与往年相比,省外办赛城市数量从2023年的3个增至今年的8个,覆盖深圳、上海等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区,在高层次人才占比创新高的同时,推动赛道精准化调整,进一步提升参赛项目与云南产业的匹配度。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大赛共有273家省外企业明确表达落地云南意向,较2024年增长19.7%,创历史新高。其中,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共21家,院士团队项目6个、教授领衔团队项目68个,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项目198个,大赛品质与项目层次全面提升。
为产业转型升级
注入创新动力
云南省内赛区强化赛事对企业分层培育、精准赋能的载体功能,引导不同发展阶段创新主体协同成长。省内决赛项目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五大领域。
成长组企业紧扣本土优势产业,深度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业等领域,以成熟技术、规模化运营展现出强劲竞争力。云南中科鑫圆晶体材料有限公司依托云南丰富的锗资源优势,聚焦VGF法锗单晶生长及超薄晶片制备,推动国产替代,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锗单晶片供应商。曾参与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智能机器人项目的云南蓝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带来了自助智能咖啡亭项目,该项目结合云南咖啡产业资源优势,组合机械臂与咖啡机打造了咖啡机器人,并融入AI功能,实现人机交互。
省内初创组决赛企业分享了在新兴赛道的前瞻布局和技术突破。聚能氢能新能源(云南)有限公司展示了固态氢燃料电池智能制造项目核心产品,包括低压固态储氢罐、高密度膜电极以及350W-50kW的集成式燃料电池系统。项目依托云南旅游市场和绿电资源,瞄准氢能两轮车市场攻关发力。
作为决赛中的“特别赛道”,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赛的参赛企业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云南赛区获奖项目中选拔产生。来自昆明理工大学的昆明妙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依托云南省清洁能源与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制生物柴油杂质滤清器和新型添加剂,提升生物柴油抗氧化能力,解决不易储存问题。
自品牌创立以来,彩云汇科创大赛护航优秀科技创新项目在滇落地转化、发展壮大。3年来,赛事走出云南、走向全国,共吸引4160家企业参赛,通过“以赛代招、以赛代评、批量引进、集群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培新路径,成为云南省影响力最大、覆盖面最广、办赛规格最高的品牌科创赛事。
近年来,为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云南省科学技术厅深入一线调研,对咖啡、花卉、硅光伏等30余个重点产业逐一制定科技创新支撑方案,并着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依托科技项目、科技金融、彩云汇科创大赛等系统搭建科技型企业培育平台。接下来,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将继续构建“既育大树,也护苗圃”生态协同体系,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