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党建绘就幸福底色 昆明小区治理上演 “逆袭” 篇章
昆明信息港    11-17 18:04:24

曾经污水横流、投诉不断,如今整洁有序、居民回流;昔日物业 “懒作为”、居民 “不服管”,今朝党员带头、共建共享…… 在昆明,一批不同年代、类型的小区,正借党建引领治理的创新实践,实现动人 “逆袭”。日前,昆明市委社会工作部组织的“全媒体看昆明党建引领居民小区治理”专访活动中,中央及省市级媒体走进多个小区,探寻这份幸福密码。

党建引领,织密全域攻坚网

全省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攻坚行动启动以来,昆明将治理重心从“社区”向“小区”延伸,聚焦272个问题突出小区集中攻坚,构建起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小区党组织主导,多方参与的共建共治格局。

东华路社区免费帮居民管养宠物 记者刘凯达/

官渡区东华小区的“先锋管家”模式颇具代表性。这个1984年建成的开放式老旧小区,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服务中心,划分6个“支部书记网格长+楼长网格员” 自治网格,120名楼长与党员主动参与。通过民主协商,居民达成每户年缴100元“众筹”资金的共识,社区整合公共资源收益反哺物业,72岁居民徐女士坦言:“当志愿者攒积分能换餐食,‘三块三’食堂、便民赶集让幸福感爆棚。”

协商议事,破解民生揪心事

“居民的事居民议”,昆明创新 “红色议事亭”“四事工作法” 等载体,让治理难题在协商中化解。

官渡区百大城市理想小区,红色议事亭。记者刘凯达/

官渡区百大城市理想小区的“红色议事亭”,靠“1+3+N”联席会议机制凝聚合力——小区党支部牵头,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固定参会,按需邀请专业人士。针对电动车治理,多方协商后建成智能车棚,定下“1元充4 小时”的惠民标准。“路灯昏暗问题反映后,不到一周就换成LED灯”,居民张先生的话道出成效。该小区还打造“普法小舍”,今年已调解8起纠纷,居民满意度从不足30%升至97%以上。

西山区润城九重锦小区共享花园。记者刘凯达/

西山区润城九重锦小区的“问、议、办、评”四事工作法同样见效。闲置空地变“共享花园”,文明养狗、宠物公厕等问题达成共识,活动室建设、电动车整治等难题逐一破解,“小区善治人才库”从15人扩至48人。

多元共治,激活治理新动能

整合资源构建多元共治模式,是昆明小区治理的另一抓手。盘龙区云南铝加工厂小区引入“信托制”物业,居民参与选聘与资金监管,收支全透明。“结余资金建了新单车棚,搬走的老邻居都回来了”,居民李莎说,小区物业费缴费率从不足20%升至98.6%。

盘龙区铝加工厂小区,实行信托制物业服务。记者刘凯达/

云南民族大学北院小区则靠“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动,联动31家共建单位服务居民。针对老年群体多的特点,改造 “老年大学”“健康小屋”,引入医养服务,独居老人文阿姨感慨:“按下一键呼叫,10多分钟救护人员就到了。”

云南民族大学北院小区,居家医养服务为小区居民测量血压。记者刘凯达/

党建引领聚合力,治理效能惠民生。昆明正以扎实实践,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小区治理效能,让幸福阳光洒满千家万户。(昆明信息港 记者合宇聪)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