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玉溪高原体育运动中心的草坪迎来第一缕赛事阳光,覆盖全省16个州(市)的“滇超”联赛即将于本月29日鸣哨。这场扎根云岭大地的足球盛会,不仅是草根球员的竞技舞台,更承载着云南足球的复兴期盼,彰显着边疆地区的蓬勃生机,为彩云之南添上一抹动感亮色。
滇超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绝非偶然,而是云南体育设施建设厚积薄发的结果。“十四五”以来,云南累计建成15.89万余个体育场地,实现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人均场地面积达2.87平方米,远超西部平均水平。从昆明城市体育中心的专业球场,到怒江六库江西民族体育场的露天看台,16座主场如珍珠般串联起全省足球地图,让“家门口看球赛”成为各族群众的日常,也为赛事筑牢了坚实的硬件根基。
赛事最动人的风景,藏在看台的欢呼声与球员的拼抢里。普洱茶马球迷协会的各族会员,将彝族“跳菜舞”的欢快节奏融入助威鼓点,绣着普洱茶香纹样的旗帜将在风中猎猎作响;大理白族大姐搬来传统皮鼓,全场跟着鼓点跺脚助威的声浪震彻云霄。草根球员身披家乡战袍,胸前的州(市)标识背后,是街坊邻里的牵挂与期盼,这份沉甸甸的城市荣誉感,让每一次冲刺都充满力量。
作为边疆省份的特色赛事,滇超更成为兴边富民的重要纽带。德宏“村超”已用实践证明,一场球赛能激活一方经济——去年当地因赛事带动餐饮、住宿收入增长30%。如今滇超接力,将延续“体育+文旅”模式,让遮放贡米、普洱茶叶、文山三七等特色产品借赛事走向全国。8个边境州市的主场赛事,不仅筑牢民族团结的“同心墙”,更让边疆的活力与风采通过绿茵场传遍四方。
点球决胜的积分规则、脑震荡保护的人文条款,滇超用专业细节保障赛事品质。16支队伍、120场对决,将在高原之上演绎速度与激情。这里既有少数民族球员的灵巧技术,也有高原儿女的坚韧品格,多元文化在绿茵场交融共生。滇超启幕,不止于一场足球联赛的开端,更是云南边疆活力绽放、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昆明信息港 评论员合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