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观鸥+”擦亮春城生态名片 书写人鸥和谐四十年佳话
昆明信息港    11-27 17:37:42

近日,由昆明市委宣传部指导,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联合主办的“杏运春城鸥遇昆明”2025昆明赏杏观鸥季发布会在翠湖公园举行,正式拉开今年昆明观鸥活动帷幕。

自1985年红嘴鸥首次成规模抵达昆明过冬以来,这群远道而来的“白色精灵”便与春城结下了深厚缘分。四十年人鸥相守,不仅成就了一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佳话,更催生了独具特色的“观鸥经济”,为昆明文旅产业注入了全新活力。

观鸥,早已从单纯的生态景观,演进为昆明冬季旅游的黄金品牌。数据显示,红嘴鸥种群数量从最初的4000余只增长至如今稳定的近4万只,每年吸引超百万人次游客前来观赏。这一自然奇观,正通过“观鸥+”模式的创新实践,释放出日益显著的经济效益。

“观鸥+”的跨界融合,推动昆明旅游从单一观光向复合体验升级。西山区在环西桥大观河畔推出“哇鸥街头艺术季”,以“观鸥+艺术”激活商圈消费;昆明市公交公司打造“鸥遇昆明”IP形象,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实现文化符号向商业价值的转化;“智慧文旅”平台的上线,更为游客提供线路推荐、交通接驳等一站式服务,极大优化了观鸥体验。

观鸥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坚实的生态基础和有力的政策保障。滇池治理成效显著,环湖湿地植被覆盖率提升至81%,为红嘴鸥提供了优质的栖息环境。2023年《昆明市文明观赏红嘴鸥规定》的实施,开创国内专项候鸟保护立法先河,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四十年人鸥相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春城的生动实践。从生态保护到产业融合,昆明正以“观鸥+”为抓手,书写着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这份独特的生态答卷,不仅塑造了昆明宜居宜游的城市形象,更为全国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昆明样本”。(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毛文蕾)

编辑:合宇聪    责任编辑:袁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