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港时评 正文
街头绿化树频频倒下由谁负责
昆明信息港    05-07 11:33:07

  春城晚报昨日报道《街头绿化树为何频频倒下》,昆明绿化部门对于近段时间以来,晚报热线不断接到的昆明不少路段树木死亡现象作了解释,说水土不服、干旱致死、病死、假死是树木死亡的原因。

  笔者相信绿化部门给出的树木死亡原因有科学根据,但是,市民打电话给报社热线,并非很想让绿化部门给自己上科普课。实际上,许多市民在自己家里都会种花种树,树木水土不服、干旱致死、病死、假死对他们来说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市民更关心的是,街头绿化树频频倒下由谁负责?能否减少这种在春夏之季让人“悲秋”的现象?

  遗憾的是,从报道中看不到一句绿化部门对树木大量死亡的反思和检讨,好像树木死得很正常。“目前绿化部门和绿化公司,都在准备植树,也在准备更换死亡的树苗”,由此看来绿化部门和绿化公司很勤奋,但给人的印象好像种树不花钱似的——绿化树频频倒下算什么?只需更换死亡的树苗就行了。如果更换的树苗频频倒下,再更换不就得了。

  在绿化中树木死亡确实不可避免,特别在干旱中,绿化部门“天天浇水,输营养液但还是死了300多棵”。但是大面积死亡之中肯定有“非正常死亡因素”。记得在这之前,昆明市有关领导曾表示要对树木大量死亡进行问责。我以为,对于违反科学种树规律,反季节栽种,以至树木适应能力较低而出现的死亡就应该问责。对于忘记浇水而“人为干旱致死”现象更应该问责。而问责要建立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向市民解释:昆明绿化工程到底花了多少钱?每一种树的成本是多少?种一棵树要花多少钱?这次街头绿化树频频倒下的损失是多少?

  笔者住的福源小区门口,去年夏天移种了几棵高大的棕榈树,记得刚种下没几天叶子就完全枯萎,直到现在这几棵枯树还立在原地,不知为什么没有更换,也许有关单位还在怀疑属于“假死”。不过我以为不如就这样“假死”下去算了,如果要更换成新的棕榈树,说不定还会“假死”,造成更大的“植树造零”浪费。有的树种,如棕榈树,本来就不容易移种成活,不计成本地“前枯后继”,由此造成的绿色浪费也是该被问责的。

  树木像人一样是生命体,对于街头绿化树频频倒下,冷冰冰地给一点科学解释,是不尊重生命的表现。这种意识如果在行政行为中泛滥,很可能转移成对其他生命的漠然——将活生生的个体当做可以简单更换的零件,那样的话,人何以堪?所以,市民关心街头绿化树频频倒下,是对所有生命的关怀,需要有关部门多一些柔性的回应。(春城晚报 一挥)

编辑:    责任编辑:朱文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