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您收听新闻综合广播正在直播的第1796期《春城热线》,我是主持人阿底纳欣。欢迎您通过fm100.8新闻综合广播及无线昆明手机客户端、昆明广播电视台官网、官微、昆明信息港、昆明新闻微信公众号收听收看我们的直播。今天做客《春城热线》的嘉宾是昆明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高志刚,您好!首先欢迎您做客《春城热线》节目。
高志刚:纳欣你好,听众朋友、广大网友上午好!很高兴来到昆明广播电视台春城热线栏目,与大家进行零距离沟通和交流,对今天大家提出和反映的问题,我们将在节目之后认真予以办理、落实,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主持人:今天做客我们节目的还有其他几位领导,他们分别是:昆明市环境保护局水环境管理处处长王辉、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杨健、昆明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李捷。欢迎三位领导做客春城热线。同时参与我们今天节目直播的还有市民评议员乔红芳老师,欢迎您。欢迎广大听众和网友对环保局的工作作风、行政效能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告诉大家,对于今天广大市民提出和反映的问题,市政府纠风办都将逐一地督办落实。首先我们来关注,2018年6月5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第六督察组进驻云南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督察“回头看”工作,共向昆明交办投诉举报件32批次791件,其中重点关注185件,交办件包含大气、水、垃圾等多个类型,涉及环保、城管、住建、公安、滇管等多个部门,请谈一下本次环保督察“回头看”的意义以及涉及环保部门的办件的办理的情况。
高志刚:交办件噪音污染类259件,生态破坏问题68件,扬尘以及其他的一些投诉,主要涉及环保、滇池管理、国土、林业、园林等30个部门,到目前为止253件定期整改已经完成了36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环保工作的关怀,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落实全国全省生态保护大会精神的重要检验,是对我市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再次会诊,为我市进一步抓好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回头看只是工作手段,督促工作落实才是真正的目的,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一岗双责的责任,举一反三,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主持人:好的,我留意到这些数据当中,涉及环保部门办理的395件,不知道没有整改完成的困难点在哪里?
高志刚:定期整改就是在短时间内不能完全整改完成,需要一定的期限,剩下的几件可能要到年底才能完成。
主持人:它需要时间,的确是这样,环保这样的内容甚至有的需要几十年的过程,但是我们愿意等候。我们的热线号码是65360000、65370000和653840000,大家这个时候就可以拨打,做客到我们节目的嘉宾是昆明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高志刚一行,大家有任何建议都可以发表出来。我们关注一下记者前期走访发现的问题,中国“限塑令”2008年起实施,规定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价格的杠杆调节机制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鼓励公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自从2009年1月1日起,云南省政府办公厅颁布的《云南省限制和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实施意见的通知》正式实施,昆明的沃尔玛、好又多、家乐福、百佳等多家超市停止销售塑料袋,“限塑令”直接升级为禁塑令,昨天,我们的记者走访了菜市场及一些大型超市,了解目前塑料袋的使用情况。详情请听FM100.8记者娄婷婷的报道。记者走访了沃尔玛、百盛超市、麦德龙超市,都有在售的塑料袋。而篆新农贸市场、春之城农贸市场、和谐世纪农贸市场,目前几乎所有的菜贩和商铺都免费提供塑料袋,塑料袋的规格分大中小号很齐全,甚至在一些卖肉、水产的店铺里,一份商品就得套上两三个塑料袋,这些袋子都由商家无偿提供。无论是商贩还是买菜的市民,对限塑都是有期待,也有顾虑。几位摊贩告诉记者,现在没有人再监管是否用塑料袋,他们不用会影响生意,现在的塑料袋按斤称重买或是按大包买,每个月光塑料袋的费用在800至2000元不等(录音:记者:一个月大概塑料袋成本多数?摊贩1:两几千到三千块钱,个数数不了,有几分钱一个,也有几毛钱一个的。2:用一两包,四百多一包,一包是一千个。称斤,12块一斤,那个是好,我们一年袋子都省多数钱,这个是一个慢慢的过程,一下子也实现不了。)记者随访了一些买菜市民,他们中很多人都期待限塑能够坚持执行下去(录音:现在特别去超市都是要出钱,一般都是自己带袋子的。逐步减少应该可能会实现的。2.当时管的严,大家都用无纺布袋,但是现在没有人管了,都放开了,大家又都开始用,像无影良品之前都是用纸袋,现在也都是用塑料袋。)很多人觉得这些塑料袋太小,回到家就丢掉了(录音:我买蒜直接给一个小的塑料袋,每次去菜市场回家都可以包一大包大大小小的塑料袋,其实那些小号塑料袋直接就丢了,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也有人把大尺寸的塑料袋作家庭垃圾袋,二次使用完后最终弃用,这些塑料袋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大家是知道的,只是习惯一时很难改变(录音:我老家在香格里拉,其实很久就不用塑料袋了,我买菜都是用环保袋,禁止使用很多年了,习惯了。那么多人口,改变习惯还是很多年吧,一下全部制止了可能有点难。)很多人觉得这些塑料袋太小,回到家就丢掉了(录音:我买蒜直接给一个小的塑料袋,每次去菜市场回家都可以包一大包大大小小的塑料袋,其实那些小号塑料袋直接就丢了,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也有人把大尺寸的塑料袋作家庭垃圾袋,二次使用完后最终弃用,这些塑料袋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大家是知道的,只是习惯一时很难改变(录音:我老家在香格里拉,其实很久就不用塑料袋了,我买菜都是用环保袋,禁止使用很多年了,习惯了。那么多人口,改变习惯还是很多年吧,一下全部制止了可能有点难。)多数受访市民都表示,禁塑难度肯定很大,但是并不应该放任发展下去有人建议想要改变大家已经形成多年的习惯,必须要潜移默化持之以恒,加大宣传力度。有人建议,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是当务之急,首先应该废弃小号塑料袋,提倡大家进入菜市场后,能够用一个袋子装回家的东西绝对不要用两个(录音:1.我觉得可以宣传下用纸袋方面。2.提高尽量不实用塑料袋的意识,最近不是有山竹来袭,大自然回馈给人类的垃圾,真是太恐怖了。3.取缔了很不方面,还是倡导大家尽量合并,少用不要一样拿一个袋子了。4.还是从市民的宣传入口吧,毕竟现在还在用,那扔垃圾的时候分类,能少拿就少拿,能并的就并一下。)
主持人:非常感谢我们记者的前期走访调查,我们也听到了市民的呼声。其实我们也发现这几年有所松动,但是从环保局来看,我们限塑令是不是有所松动呢?
高志刚:我们说的限塑令不是禁塑,塑料袋对人类还是提供了一些方便,我们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我在生产环境是禁止生产超薄的塑料袋,但是目前在部分市场还是有超薄塑料袋在销售。
主持人:超薄和稍微厚的塑料袋相比,它的区别是什么?是不是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不一样?
高志刚:超薄不可能重复利用,我们知道塑料制品非常难转化,在自然界可能要花费100年的时间都不可能分解。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工作的力度,因为我们市民自己感觉到,前些年要严格一些,这些年要稍微松一些,好象菜市场这样的袋子也很多的。
高志刚:对发现生产超薄的塑料袋要严厉的查处。
主持人:依然抓紧这个工作,我们也期待更好的管理效果,刚才我们市民提了一些意见建议,您听了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高志刚: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是我们的共同目的,让大家共同行动起来。
主持人:我们接下来关注第二个问题,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昆明市在污染源普查方面的工作进展如何?
高志刚: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昆明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扎扎实实的做好普查工作,2017年的9月14日,昆明市作了《昆明市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领导小组本次污染源的普查有几个特点,第一个创新工作方式,昆明市在国家技术规定没有出台的情况下,编制了工作方案,作为昆明市清查和质量核查的技术依据,开发了数据收集工具,部门设计整合软件,清查填报工具等相关软件,提高了清查工作的效率。第二是扎实开展技术培训,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了8次对县级普查人员进行了普查培训。规模化蓄禽养殖3041个。第三是宣传,在昆明广播电视台,昆明信息港等开展了多角度的宣传报道。
主持人:我们接下来接听二号线的李先生。
李先生:我位置在西山区,我们楼下有一个餐馆,是开发商的亲戚开的,我们反映了多次,他们不搞排烟的烟管,我们住在这里太委屈了。请你们给我们解决一下。
主持人:李先生反映的问题我们有请昆明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高志刚直接和你对话。
高志刚:这个餐馆叫什么名称?
李先生:金历来(音)。碧鸡名城8栋,我们反映了多次,因为是开发商的亲戚开的。我们向物管反映了,把他们炸油条的锅都砸了,他们还在那里。
主持人:我们可以理解为你们发生了肢体冲突吗? 李先生:是的。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在排烟方面有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每年都在取缔地笼,我们和渔政管理处都在取缔,但是取了以后他们又投放。这是一个长期的斗争。 王先生:因为有的只罚款,但是有的不开发票,大概每一个人发现了就是300块钱左右。
尹家屏: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现在是按规定要求,现场不能罚款的。 主持人:按规定是不能罚款,但是他罚款了,您是听说? 王先生:据我了解,渔民就说是这样。
主持人:这个东西可能私底下的确有这样的一些私交在里面,就考验我们上层的领导,比如说政策他拿了这个钱对他的处罚是什么,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哪里?因为人心很难管管理的。
尹家屏:我们执法的时候不是一个人出去的,都是一个组,最少都是3人以上,进行对偷补者采取执法,把他的渔具没收,对地笼水位低的时候容易发现,但是水位高的时候不容易发现。但是我们最近在进行了一次行动,也没收了很多,像王先生说的几万都有,上百万累计都有。 王先生:我觉得执法要拍执法记录仪,3个人一组,刚好一个人分100。
尹家屏:我们执法记录仪一定要配起来。因为现在设施配备要有应该的保障。 主持人:渔政去执法的时候目前是没有执法记录仪的。 尹家屏:目前没有。谢谢王先生你的这个主意是我们想到做不到的,明年我们一定会做起来。 主持人:滇池治理花多少钱,执法记录仪还得花,个人意见。 非常感谢王先生提出来这个意见建议,尹家屏局长说的是他们想到没有做到的部分。如果在看上去很平静的水面上,我们没有看到什么,但是如果在水底下,在生态的破坏下有那么大的杀伤力,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好呢?我们的热线继续开通是65360000、65370000和653840000。我们接听媒体观察员。 观察员:在滇池周边的这些村民经常会下地笼,因为地笼的成本低,管理起来很困难,建议在周边的居民引导一下到其他地方就业。还有周边一些小工厂偷偷直排污水到滇池里面。
主持人:网友提出的问题也非常周全的,刚才我们只想到他们总是在偷捕,背后的需要就是生活的需要,他没有土地了,几十年来都是捕鱼为生,周边的村民,渔民他们的就业问题,就业方向也是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
魏先生:在电脑上没有,但是他们内部发的,属于93年登记注册的汽油车是不能检的。 主持人:我们有请高志刚副局长来回应一下。
高志刚:黄标车昆明市现在定了,提前淘汰的可以给予一些补贴,可以向机动车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咨询。
主持人:他已打进我们节目热线,我们的工作人员是不是可以直接和他取得联系,给予一定的帮助。 高志刚:可以的。
主持人:我们在节目之后可以和他取得联系,魏先生我们节目之后我们工作人员会和您取得再次的联系。再见。我们的热线是65360000、65370000和653840000,您可以继续来拨打,今天做客到《春城热线》的嘉宾是昆明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高志刚一行,对于广大市民反映的问题,在节目之后市政府纠风办都会逐一的督办落实。昆明市的空气优良率在全国的情况如何?昆明主城目前是否还有一些影响“蓝天”的工厂存在?如何管控其偷排或整改搬迁?
高志刚:截止今年的9月20号,在昆明市主城区涉及大气排放的企业有几家,对这些大气排放的企业,我们通过对企业的排放口设置在线监测设施,防止企业偷排偷放,目前还没有发现影响蓝天质量的企业。
主持人:比如说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说搬迁说了好多年,但是具体的时间还没有出台?
高志刚:在2020年制定搬迁方案,2025年以前完成搬迁。
主持人:也是指日可待了,我们的热线继续开通65360000、65370000和653840000,你可以继续拨打。我们接下来看一下乔红芳老师前期走访发现的问题。
乔红芳: 据市民反映,西山区春雨路金泽实业有限公司的生活区有个昆明扶道建材有限公司,公司为家族管制理。几年来一直生产水泥紧固剂,用浓硫酸等多种化工原料经机器搅拌合成添加剂,厂区有刺鼻的硫酸味,生产的废气很难闻,每天有几辆车外出送货,公司与工人不签订劳动合同,化工生产中对工人无任何保护措施,没有防护服和防毒面具。5月份到现在已拖欠工人几个月的工资,甚至拖欠供货司机几十万元运输费至今不结账。希望相关部门,对违法生产进行监管。西山区马街镇干尾沟村,几年前四退三还,村民已全部搬迁。原村里有一栋三层楼的危楼,现成私人占用的废品收购仓库,周边堆满各种垃圾、经常有人焚烧垃圾,烟雾很大,气味刺鼻,空气污染严重,建设相关部门逐一实地调查,依法监管。
主持人:这里面涉及的信息量还是很大的。我们有请昆明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高志刚。
高志刚:我们接下来责成环境监察部门进行调查。看属于违法行为,是否有相关的环保处理设施。
主持人:包括一些工人没有防护服都没有,包括连口罩都没有。
乔红芳:包括我进去拍照还让我删掉,他们是家族式管理,不允外人进去的,很危险的。
主持人:像这些没有防护的,涉及到其他的部门,按照首问首办制,请问高志刚副局长怎么处理?
高志刚:我们会移交相关的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主持人:我们的热线继续开通65360000。今天做客到节目当中的嘉宾是昆明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高志刚,也提醒大家如果想要关注我们的视频直播可以关注我们昆明广播电视台的官网官微,都可以直接参与我们的直播。接下来我们关注一下滇池沿岸管理的一些问题。现在滇池沿岸的地产和商业项目越来越多,如何监管环评的可信度,强大的地产背后,如何监管?
高志刚:第一是加大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规范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督促项目单位切实履行项目的主体责任。二是重点核查滇池沿岸的地产,环境影响的报告书和审批情况,以及在报告书和报告表当中提及的环境保护的验收情况,验收信息公开情况,以及相关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建设项目发生了排污前是否获得排污许可证进行监管。第三搞好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执法氛围。
主持人:从这个方面进行联动,最大程度的保护滇池环境。水体方面是滇管局,但是环境方面是我们环保局。乔老师前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干沟尾村发现一些电线,一些垃圾。他们的垃圾、包谷都在乱烧,飘到草海里面去了。村民们表示,村子里面垃圾自己烧了,以前我们都是以这样的方式,不知道现在的方式是不是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步伐了,通常是怎么做的?
高志刚:我们昆明市在村落垃圾方面建立了收集转运的体系,就地焚烧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对人体的伤害很大的,现在不提倡露天焚烧垃圾,都是集中焚烧处理。
主持人:为什么干沟尾村会烧那么多垃圾。 乔红芳:是私人占用了危楼,堆放了大量的垃圾。
主持人:我们下去也看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堆放大量的垃圾没有人处理。所以相关的部门也要紧密的联系。接下来我们接听二号线上的王先生。
王先生:我们是永平路小苑(音)的一个排水问题,十年前有一个商品房,他们挖河的时候,把我们这边的出水口直接堵了,已经满了我们化粪池,已经流到了明通河了,这个事情我们跟他们反映了以后,他当时有一个工程师说我们处理,结果他们忙盖他们的房子,根本不过问这个事情,但是我们跟环卫站反映了以后,他们派人过来,罚罚款可能私人拿走了,根本没有解决,现在那条路已经封起来了。根本不好处理了,我们处理不了这个问题。上个月以后,那个化粪池的水已经堵在街面上了。
主持人:清楚了王先生。大概的情况我们刚刚也听到了,应该是不同的建设方顾忌到自己的需求,没有把周边子管道疏通开,刚才王先生说永平路15号的污水已经排到的明通河,虽然有罚款的行为,但是实际的问题没有解决。 高志刚:实际上就是城市排水的问题,我们会和城市的主管部门联合调查处理。
主持人:如果发现了问题,要解决这个地方的困难,比如说设计的方案,疏通等等,会有一个项目审批的问题,通常要多长的时间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
高志刚:我们要和城市主管部门联合调查处理。
主持人:对非常感谢王先生了,看到这个问题,及时反馈到我们栏目组,感谢你及时发出声音。我们看一下这个时候在网络直播平台朋友们都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接听三号线上的媒体观察员。
观察员:金鼎山花园十里小区没法住了,施工不分昼夜的施工,非常扰民。还有一个网友咨询,对于餐馆的油烟排放有什么规定,受到油烟的侵扰之后如何处理?
主持人:噪音扰民的问题环保局可以怎么介入一下
高志刚::金鼎山片区投诉平时我们也接到过,我们跟五华区城市管理部门多次的对接,确保对城市、卫生保洁的同时要注意周边居民的感受,合理制定清扫保洁的时间。
主持人:是不是考虑到扬尘污染的问题。 高志刚:金鼎山片区在搞开发,几个工地都在施工,这是短暂的时间,施工完了以后,马上就可以消除。
主持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去年也有金鼎山的居民投诉过,不是几个月的时间。
高志刚:经我们监测,有一个特点,大气环境质量在夜间10点到夜间4点时候,PM10和PM2.5都有升高,撒水是最好的办法,所以在那个时段我们环卫工人还在辛苦的工作。
主持人:是的,因为这个地方地理环境比较特别,是一个坡,所以一些车辆经过的时候得踩油门过,噪声大一些。比如说洒水车在10点左右差不多,而不是半夜的2点钟。这个问题不得不管,因为环境污染不仅仅是涉及到金鼎山片区的问题,还涉及到我们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的问题。我们也期待更好的转变。我们来关注,有市民怀疑北市区夜间偷排,不知道这个偷排有没有根据,还是说跟我们刚刚说的监测到的PM10或者PM2.5有关?
高志刚:北市区没有大的工厂,主要就是卷烟厂,下一步我们加强巡查和排查,尽量杜绝空气污染的发生。
主持人:其实大的企业还好监管,包括各方面的成本等等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管理体制,但是就怕小的一些企业,会增加它的排放的成本,就偷偷排一点,像这样的情况,在工作当中还是有难度的。
高志刚:我们原来也处理过液化气的分装点,省事就把液化气打开阀门直接倒了,出来的味道非常难闻,当时我们顺着下水道一个一个的查,最后查到液化气的经营部门倒的,影响到了居民的空气质量。
主持人:处理起来会难一些吧?
高志刚:是的。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关注一下,环保局从哪些方面弘扬发展“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呢?
高志刚: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严格按照分级审批权限,分类管理目录,认真履行职责,守牢环境保护底线,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控制,有效防范环境风险,确保下放的审批权限接得住,管得好。继续对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力度。今年的1到8月昆明市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是275件,处罚金额是1.28亿元。
主持人:光是处罚的金额我们都可以看到一年的工作做得很多。管理政策层面上,管得都很严格。最后刚刚这位网友提到的,关于餐馆油烟的排放问题,市民受到了油烟的侵扰应该怎么办?
高志刚:市民可以拨打12369环保热线,对餐饮业的排放都有相关的规定,比如说居民楼下不能开餐馆,开餐馆要有油烟净化装置。
主持人:最后请你做一个办理的承诺,对于今天广大市民提出和反映的问题请您做一个最后办理的承诺。
高志刚:对各位反映的问题,我们会在一周内调查处理,并且反馈结果。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您的承诺,也非常感谢大家收听收看今天的《春城热线》,我是纳欣,我们下周二的时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