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尚俊,男,彝族,出生于1966年3月,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农艺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永定街道办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职务。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不怕脏,不怕累,始终默默无闻地工作在为农业一线服务,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一名优秀共产党的风采。
一、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毕尚俊同志1989年进入农科站工作以来,始终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积极完成上级交付的各项任务,始终恪尽职守,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在农业基层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1992年参加了云南省技术人员教育函授学习,1995年、2002年、2012年分别在省委党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并最终取得了本科学历,通过学习,业务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二、吃苦耐劳,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30年来,毕尚俊同志认真学习、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农业技术经验,富民县永定的田间地头留下了他的足迹,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
1992年,富民县科委引进试种杨梅,到目前永定街道杨梅种植已达到6517亩。永定街道虽然杨梅种植很成功,但因种植经验不足,发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种植也存在很多问题,为提高杨梅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毕尚俊同志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总结出了一整套杨梅栽培管理修剪技术,并在全县进行推广。2014年,毕尚俊同志组建了一支由25人组成的果树修剪服务队,由他指导、教授、带队到农户果园实地进行服务及技术培训。近3年来就培训了1600余人次。通过培训,永定街道现在有4千余亩的杨梅已经矮化至3米以下,杨梅品质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杨梅管理技术、质量和产量都有较大提高。
毕尚俊同志不仅在果树方面有专长,在农作物栽培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造旨。90年代初期,打孔塑料薄膜育秧、千斤包谷的推广,带蘖壮秧、旱育秧的试验示范推广都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2002年,最早在黄坡村首次引进了100亩的蔬菜塑料大棚建设,经过多年的指导,使黄坡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因此也带动了富民县大棚生产的发展。
为了山区经济的发展,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积极为山区寻找脱贫致富之路,毕尚俊同志一直在寻找适合高寒山区种植并且是经济效益较好的农作物品种。通过考察,他带领农科员挨家挨户进行宣传,鼓励农户种植中草药,在他们的引导下,2018年在龙马5个自然村种植了云附子100亩 ,金铁锁50亩。平均亩收入达4千余元,中草药的种植促进了农户脱贫增收致富。
三、率先垂范,业绩突出
毕尚俊同志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朴素本色,凡事严格要求自己,宽以待人,工作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力求达到最佳效果。他处处以身作则,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方面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方面大胆开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永定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3年来连续被街道办评为先进工作者,2016年荣获富民县优秀气象信息员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云南省基层优秀气象信息员,2019年荣获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章”。同时在他的带领下,工作人员工作认真踏实,农科站连续三年的粮食、气象工作都被富民县政府考评为优秀,并为其他站所部门树立了榜样。
附:
姓 名 | 毕尚俊 | 性 别 | 男 | 民 族 | 彝族 | |
出生年月 | 1966.03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参加工作时间 | 1986.04 | |
文化程度 | 本科 | |||||
单位及职务 | 富民县永定街道办事处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 |||||
工 作 简 历 | 1982年9月至1985年10月在富民中学上高中; 1985年11月至1986年4月中旬在特种兵教导团服兵役; 1986年4月下旬至1989年3月在十军工兵团服兵役; 1989年4月至1989年10月在家务农; 1989年11月至2005年12月在勤劳乡农科站工作; 2006年1月至今在永定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 | |||||
主 要 荣 誉 | 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被永定街道办事处评为先进工作者; 2016年,被富民县气象局评为一等奖; 2018年,被云南省气象局评为优秀基层气象信息员; 2019年,荣获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