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正文
自贸区昆明片区在全省树立5个标杆7大重点任务促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    02-28 17:02:30

2021年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经济工作暨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从会上获悉,从2015年至2020年,全区主营业务收入由2015年的132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218亿元,年均增长11%;全区经济总量实现了翻番,成为昆明市乃至云南省重要的工业聚集区和经济增长极。

1.webp

回望“十三五”

经济发展稳中奋进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由2015年的132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218亿元,年均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5年的29.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2.3亿元,年均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0.7亿元;引进内资698亿元、外资6.2亿美元,世界500强及分支机构增加到58家;支柱产业持续向中高端迈进,现代服务业总量大幅提升,建筑业成为千亿级产业,1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5户企业突破100亿元,10户企业突破50亿元,二、三产业结构优化为66:34。

改革开放细实稳和

累计出台各类改革方案178项,“多规合一”“先建后验”加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落地,“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推动商事制度改革,“以信换贷”“银税互动”助力金融开放创新,改革红利真正惠及企业和群众。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设立挂牌,带来对外开放历史性机遇,融合昆明经开区,联合官渡区、昆明综保区、昆明空港经济区,联动红河片区、德宏片区,协同中老磨憨—磨丁经合区、临沧边合区创新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设立国际法律服务综合体,建立“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平台。

2.webp

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统筹推进社会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搭建街道、社区及行业网格1615个,实现全区一张网、全覆盖,构建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建成IOC智能运营中心。

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建立“五级”疫情防控网格,常态化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累计报告病例1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

民生事业不断改善

持续推进区域骨架路网建设,道路基础设施投入61.5亿元,建成48条总长度50.73公里的市政道路。

生态环境投入28亿元,实施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三条入滇河道水质均优于或达到水质目标,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园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完成5个,拆除建(构)筑物88.7万平方米,安置面积56.3万平方米,园区品质持续提升。

民生经费投入118亿元,实施“三名工程”,引入名校8所,新增各学段学校、幼儿园21所。

建设经开人民医院新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等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联体”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净化政治生态。严格按照规定选拔任用干部,落实干部诬告陷害和失实举报澄清保护机制,为4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为实干者撑腰鼓劲。

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开展提醒谈话464人次,从源头上用党纪党规约束和保护干部,持续营造廉洁自律、廉洁从政的政治氛围。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党纪立案33件,党纪处分43人,问责处理74人。

3.webp

展望“十四五”

在全省树立5个标杆 7大重点任务促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力争在“十三五”末的基础上实现翻两番;昆明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力争突破34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累计实际利用内资900亿元、外资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改革创新取得实质成效,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园区前列,民生福祉明显改善,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市域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程度持续提高。

同时,将在全省树立全省改革创新的标杆、全省现代产业发展的标杆、全省对外开放的标杆、全省产城融合的标杆、全省营商环境的标杆等5个标杆。

在扩大改革开放新优势方面,将聚焦试验任务,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区域性国际诊疗合作中心等改革任务。争取王家营铁路口岸临时开放,强化与红河片区、德宏片区、中老磨憨—磨丁经合区、临沧边合区等区域联动发展,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创新保税加工贸易发展模式,支持云南建投等骨干企业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力争“十四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

在营造创新创业新环境方面,加强双创平台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国家级和省级各类优质创新创业平台达80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培育新增100家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若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统筹科技、产业、服务领域人才建设,重点引进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推进高层次人才服务管理改革试点,建立引进人才“绿卡”制度,力争2025年专业技术人才达1.5万人、经营管理人才达1.2万人、高技能人才达1.2万人。

在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方面,实施制造业提升工程,巩固建筑业发展优势,加快现代物流业聚集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在推动产城融合新发展方面,构建外联内畅的交通体系,推动渝昆高铁、福宜高速、三清高速、昆石高速王家营立交、轨道交通9号线等项目建设。加快安石公路市政化改造、经开103号路北段等一批重点道路项目建设,完善路网结构。“十四五”期间,力争年均市政道路增长20公里以上,路网成熟度达60%。高标准推动城市更新改造。推进西邑村、倪家营等18个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力争实现2022年完成拆迁工作、2025年完成改造任务。

在打造绿色园区新样板方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施村庄雨污分流工程,2025年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整治扬尘污染,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98%。持续开展美化绿化和景观提升治理行动,提升园林绿化景观品质,2025年园区绿化覆盖率达42.5%。

在提升公共服务新水平方面,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重点推进国家区域性肿瘤治疗中心项目建设。积极引进省内外名校、名师、名校长,构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并举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在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方面,探索园区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途径,以智慧园区建设为抓手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推进平安经开建设。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

编辑:张楠(实习)    责任编辑:栗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