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型案例 正文
案例三:打造绿色循环经济生态样本
云南网    04-01 17:39:28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昆明片区依托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得天独厚优势,助力片区企业以美洲大蠊开发利用作为开展规模化循环经济切入点,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围绕兴边富民全方位打造“高附加值”循环生态经济,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乡村振兴,助力农户脱贫。

主要做法

一是以研发挖掘优势物种药用价值。美洲大蠊作为民间用药历史悠久,随着研发和临床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美洲大蠊在组织粘膜愈合、修复肝损伤、免疫调控、心衰等领域疗效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和开发价值,从1985年首个美洲大蠊原料准字号药品——康复新上市以来,我国批准的4个美洲大蠊原料准字号药品均来自云南,而昆明片区企业独占3个,已构建起美洲大蠊养殖、生产、研发的完整产业链,并成功开发出治疗慢性乙肝的肝龙胶囊和治疗心衰的心脉隆注射剂,牢牢抢占了该类药品制高点;

二是以产业探索绿色循环经济脱贫模式,以农作物为原料及农作物加工后的原料为饲料养殖美洲大蠊,并建立起“农户+基地+企业”产供销体系,并通过工厂养殖与散户养殖点面结合开展技术指导和标准化订单,利用美洲大蠊提取药物后的药渣作为鸡饲料广泛应用,实现了变废为宝、二次利用,帮助养殖户脱贫致富;

三是以外脑增强本土企业研发团队后劲。支持企业与省外高校合作建立美洲大蠊创新研发中心,不仅大幅压缩了研发周期,提升了研发综合水平,形成了“产学研”跨区协同研发的长效工作机制,同时借助外脑资源培养本地医药研发人才,克服了长期困扰企业的人才匮乏瓶颈。

实践效果

截至目前,昆明片区美洲大蠊相关企业已拥有授权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36项,在申请专利30余项。相关药品累计产生经济效益突破100亿元,在全国4500家医院服务患者超1亿人次。

其中,“康复新液”在我国消化系统溃疡中成药市场占有率达44%,位居第一。全面实现了原料药100%规范化养殖、100%标准化生产,不仅为我国昆虫药物产业集群发展树立了新典范,也为云南运用生物多样性禀赋,实现循环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探索了新模式。

编辑:段秋睿    责任编辑:栗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