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抢抓中老铁路通车发展机遇,自贸区昆明片区企业——银河泰瑞集团着重构建“互联网+”科技赋能,以标准化思维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国际示范园区。目前,园区一期入驻率达95%以上,华大基因、京蓝科技、中澳生物等115家涉农企业入驻,业务范围涵盖智慧植保、生物基因、农资金融、绿色能源、设施农业、农机贸易、产品溯源、电子商务等8大领域。2020年园区纳税8000余万元、产值突破21亿元。
主要做法
建设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国土、统计、商务、气象、水务、质监、环保等部门数据资源,在供给侧采集种植数据,实现以数促产,标准化种植;在销售侧分析销售数据,实现以销定产,精细化种植,规避了风险。
搭建物联网服务平台,实现统种统收、统防统治、统购统销、统算统结“八合一”,提高农产品全程集约化管理,建立农产品全链条闭环管理示范体系,实现闭环管理。
线上整合农业专家智库资源,强化农技帮扶,帮助农民和企业全面了解政策及产业信息,让政府整体掌握农业产业生产及经营现状。线下为智慧农业成果展示、产业运营、培训交流提供支持,打造农资/农产品O2O应用场景体验中心,实现好品卖好价,好商遇好货。
实践效果
标准化赋能。依托物联网数据推出《标准种植作业手册》,辅助田间农事管理;引导种植方式逐步由粗犷型、经验型向集约型、数字型转变,以需定产,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和实时状态施肥用药,药肥成本降低15%-20%,农作物品质稳步提升。目前,该模式已推广至丽江、文山、普洱、柳州等地。
智能化赋能。集合政府、企业、机构三方专家团队,吸引云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全程赋能;获得肯德基、麦德龙等龙头企业蔬菜基地长期订单,特色产品上架京东常态销售;自动生成基地农产品质量追溯档案,自动捕捉病虫害预警及恶劣天气,自动推送物联网数据简报。
产业化赋能。按照“市场指导、适销对路”的产业发展思路,打造现代一流农业科技产业发展平台;经由平台运营后,农产品采购综合成本降低30%左右,其中采购周期缩短至少20%,采购下单周期可提前至农产品采收前60天左右,农产品分拣淘汰率下降5%-10%。
数字化赋能。利用大数据采集市场交易信息,利用物联网实现农产品溯源,建立标准化农事作业规程(SOP),将一万亩种植基地与农产品订单高效结合,创建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引领打造“订单友好型”农业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