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正文
自贸区昆明片区在全省率先推行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
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10-29 18:46:15

10月29日,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召开“商事制度改革·教育医疗建设·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创新专题新闻发布会,就全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区域国际化教育医疗合作建设以及法治工作领域包容审慎监管等改革创新动态成效进行介绍发布。

发布会现场

解码商事制度改革 打造优良营商环境

日前,省政府召开促进市场主体倍增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树牢抓发展必须抓营商环境、抓发展必须抓市场主体的理念,大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全力促进市场主体倍增”要求,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为目标,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等领域锐意改革,不断探索,依托“区块链云签名”“住所登记告知承诺”“集群注册”等创新举措,在全省率先推出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方案。

商事登记确认制指商事登记机关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和信用承诺,仅针对商事主体设立、变更(备案)登记依法进行形式审查,不再实行许可审批,改为行政确认,通过登记确认市场主体资格和一般经营资格并予以公示的行为。

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市场监管分局局长李黎介绍,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的推行,有利于做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真正实现“确认即准入,准入即准营”。此外,在市场准入环节对标国际,能最大限度吸纳投资,提高政务办理效率,压缩时间成本,且有利于深化营商环境建设,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转变政务服务理念,充分释放创新创业活力,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项目建设新突破 推进医疗教育水平新提升

自贸区昆明片区紧紧围绕“一枢纽、两中心”的发展定位,始终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总体要求,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服务开放为目标,不断夯实改善全区社会民生领域短板弱项,提升营商环境综合保障水平。

在医疗建设方面,昆明片区结合自贸区改革试验任务,充分发挥省会片区资源优势,与云南省肿瘤医院深入合作,成功引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合力建设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

2021年5月,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签署《合作共建区域医疗中心协议》,明确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三方合作,在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配套建设国际质子治疗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交流中心、康复中心、规培基地等项目,致力于打造成为立足昆明、服务云南、辐射西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肿瘤区域医疗中心。为加快项目推进,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积极配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对设计装修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编制可研报告,完善前期手续。9月,云南省肿瘤医院自贸医院正式在经开区人民医院挂牌。

“随着项目落地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将进一步实现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健康服务业发展根基,带动培育出周边配套医学院校、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康养关怀等医疗健康集群,为‘一带一路’和‘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建设贡献力量。”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社会事务局副局长冷亚琼表示,园区将加强与云南省肿瘤医院的沟通协作,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安排医护人员赴云南省肿瘤医院进行专业技术学习,并畅通云肿本部和自贸医院之间就医、转诊渠道,通过医疗业务的互联互通,提升医院肿瘤诊疗水平、学科建设水平等综合实力,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奠定基础。

在教育建设方面,与云南民族大学签约,利用自贸区政策功能优势加快推动澜湄职业教育基地建设,重点在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学术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建立“一基地、一中心、一论坛”三个一工作载体,探索“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合作新模式。

项目成立以来,推动跨境口岸与省会片区职业技能人才互动配置,人力资源潜能加快释放,为国家战略全局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贡献。

此外,以澜湄职教基地为基础,发起成立了澜湄国际合作研究中心,重点在南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形势、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方向、产业链与供应链等领域提出有实际成效的建议对策;通过澜湄职业教育联盟论坛等区域性国际会议,积极在南亚东南亚推介自贸区昆明片区政策优势和开放动态,吸引澜湄区域企业参与自贸区昆明片区开放建设,为澜湄区域产业交流与产业合作提供一个常态化、专业化人才互通平台。

探索包容审慎监管 激发市场活力

在日常执法中,一线执法力量受行政执法法律规定幅度过宽、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多因素影响,存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畸轻畸重、重处罚轻教育等问题,影响公平公正执法。

为此,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制定了《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及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工作方案》,各行政执法主体根据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细化的行政处罚档次,结合自贸区建设发展实际,在全面梳理各领域行政处罚种类、违法行为、处罚依据、处罚细化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对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监管与聚焦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实施审慎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以及行政处罚“四张清单”。

“四张清单”涉及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市场监督、城市管理、社会事务、税务执法等六大领域142项执法场景,分为“免罚清单”“轻罚清单”“减罚清单”“重罚清单”,厘清了轻微违法的界限,也彰显法律权威,保障行政执法的力度。

“免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事项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何让市场主体感受到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行政执法的温度,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制度创新部副部长杨瑛表示,在行政执法中对非主观故意、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先行告诫说理,指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改正,给予市场主体纠错机会和发展成长空间,能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降低企业竞争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包容审慎监管既要求包容创新,也要求审慎监管。包容监管不是无边包容,是建立在审慎基础上的包容,其内涵分为“包容监管”“审慎监管”和“有效监管”三方面。包容监管是包容市场主体轻微“非法状态”,没有违反基本法律秩序且没有显著社会危害性,行政机关不实施行政处罚,避免不当监管扼杀市场主体创新;审慎监管是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约束,在特殊领域和新业态防范政府监管行为造成的风险;有效监管是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等市场监管方式,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切实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减轻企业负担,以监管方式创新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化营商环境。

下一步,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将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为基本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市场主体重点关切,积极回应群众正当利益诉求,持续推进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及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工作,适时动态更新发布“四张清单”,进一步把“四张清单”扩展到更多领域、更多行业,为中小企业、新业态、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加宽容的发展环境,积极推动政企良性互动,构建化解行政争议长效机制,突出辖区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编辑:段秋睿    责任编辑:栗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