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正文
曹彩梅:坚守刺绣22年 一针一线绣出幸福模样
昆明信息港    11-29 17:10:19


在距离昆明七十多公里的石林县城,一家名为难看工艺品的工作室内,绣娘们手拿绣片一针一线的忙碌着,工作室另一角,几名绣娘正在有序整理着绣片,时而欢声笑语、时而一片宁静。


06


曹彩梅便是难看工艺品工作室的负责人,1999年底,曹彩梅在设计公司从事设计工作四年后辞职,成立了昆明难看工艺品工作室,这也意味着曹彩梅正式进入刺绣行业,并坚持至今。

曹彩梅,云南省传统工艺美术类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民族布艺工艺品行业高技能人才,专注研究石林撒尼刺绣,并创作出石林撒尼刺绣壁挂等作品。

不忘初心 坚持刺绣22年

“我出生在农村,6岁开始接触刺绣。”曹彩梅说,她从小热爱刺绣,村里的孩子们儿时便会跟随母亲学习刺绣,从小掌握了十字绣、平绣技法、编织毛衣等手工技艺。

曹彩梅回忆最初跟随母亲学习刺绣的场景时说到,同村的老人、年轻妇女在村口围坐聊天时,手中会拿着鞋垫一针一线的缝,这也是刺绣在农村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

儿时与刺绣结下的不解之缘,让曹彩梅为之奉献了整个青春。

1995年,曹彩梅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的装璜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在设计公司工作四年后,她成立了昆明难看工艺品工作室。


07


“大学期间主要学习的是理论方面的知识,我的设计也大多停留在手稿上。”曹彩梅一边翻看着上学时保存下来的几页设计稿一边向记者介绍到。

为何取名“昆明难看工艺”?曹彩梅笑着说到“取名难看有过争议,但我觉得是非常朴实的名字。”她说,作为一名设计师,希望设计出的作品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可,致力于设计出让大众认为是难得看到的作品。

“每件作品都是独特的,难得一看的,看到我的设计变成了实物,我内心是十分激动的。”曹彩梅不经意间表露着身为一名设计师的幸福感。


01


“我创作的作品灵感源于生活。”曹彩梅说旅游过程中看见好看的图案,会拍照记录下来,回到家便用刺绣的方式留下所见时的美好事物。

当创作到了瓶颈期,曹彩梅便会放下工作,到大理、丽江、西安等地采风,在外也会向别人推荐绣品,询问他们对自己绣品的看法。


12


“遇到有人不认可我的作品时,会丧失信心、备受挫折。”曹彩梅说,对于别人不喜欢的作品,她会推翻重新设计,拆线后再刺绣。经过多年的钻研,曹彩梅设计的绣片已经可以和衣服、丝巾、包包等物品结合起来,让绣片有了市场价值。

曹彩梅设计的刺绣作品主题颇多,主要以几何图案、花鸟虫鱼、少数民族元素、人物、动物等为主,体现云南的风土人情。


17


对于曹彩梅来说,一件作品成功问世,需要画图、画绷、选线等多个步骤。“我会将大脑里构思的图案在纸上画出来。”曹彩梅说,她往往根据创作主题构思图案,在图纸上作画,最后落实在绣片上。

“刺绣是一个精细活儿,在刺绣过程中,一边操作、观察效果再调整针法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过程。”此时,曹彩梅掏出手机,盯着储存在相册里的一张孔雀绣片并说到“这张绣片拆了十多次线,到第十六次才定版。”

“要想完成一件好的作品,容不得半点马虎。”曹彩梅表示,一张好的绣片必是经历多次拆线多次重复刺绣的,也算是一个和作品磨合的过程。


05



曹彩梅说,刚开始接触刺绣,觉得好玩儿,经过20多年的沉淀后,现在一心想把刺绣做好,当作一门艺术来对待,在一针一线中严格要求自己。

推陈出新 致力研究石林撒尼刺绣

2003年,曹彩梅嫁到石林大可乡南大村后,接触到石林撒尼刺绣刺绣挑花,并开始进行改良设计。


花的副本


“我了解清楚石林的刺绣挑花寓意后,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把刺绣桃花分解成图案、色彩等多个方面逐一简化。”曹彩梅说,研究透彻石林撒尼桃花刺绣后,她进行了时尚化的创新。

在刺绣技法方面,她将传统平面刺绣与中外多种刺绣技法结合起来,摸索创新出“撒尼浮雕型编织刺绣工艺”。“它是一门具有极强装饰性和美感的传统美术工艺。”曹彩梅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石林撒尼刺绣编织挂幅说,这是花费了两个多月时间才得以完成的作品。

撒尼浮雕型编织刺绣工艺,把立体编织与浮雕型挑花刺绣通过一定的图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微景观似的场景,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和美的享受。


02


“这二十多年来,我创作出很多刺绣作品,最满意的还是石林撒尼刺绣编织挂幅。”曹彩梅满脸笑意的介绍着这幅高5米、宽1.5米的壁挂。

据曹彩梅介绍,石林撒尼刺绣编织挂幅作品整合了石林彝族撒尼传统的三弦花,即模仿撒尼人传统乐器大三弦的弦轴样式的图案、八角花、四瓣花,以及一些回纹、菱形、三角形、条纹、花草等图案。

并且采用了石林当地的十字绣格子布、棉绳、缝纫线筒、木珠、贝壳、椰壳纽扣、毛线等材料,融合了十字绣、平绣、网绣、亮片绣、叠绣、拼布等多种刺绣技法,辅以手工编织、手工打结、手工勾花、毛球等手工艺,以几何图案为主,具有中心对称或轴对称的显著特征。


19


整幅画面布局合理,立体感强,“浮雕”特质鲜明,古朴典雅,高端大气。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实用价值及民族艺术性,展示出了石林彝族编织、刺绣之美 。

“撒尼刺绣编织挂幅边上的八角花也是太阳花。”曹彩梅说,在她的记忆中儿时绣的最多的便是太阳花的绣片,如今将太阳花与撒尼刺绣编织挂幅作了结合;撒尼刺绣编织挂幅中的八个角代表八方来福,放射光芒,蕴含着石林撒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出一幅成功的作品,背后必是付出了千万倍的心血。”为了刺绣技艺更加精进,曹彩梅曾花费6个月时间只身前往北京服装学院学习刺绣专业。“那是一段比较艰难的时光,家里两个小孩年纪尚小,爱人忙于工作,照顾家庭的重担只能依靠上了年纪的父母”。


14


曹彩梅眼含泪水诉说着“求学”期间那段略显艰难的经历。“我在北京学习期间,家里小孩发烧住院,我父母在医院里照顾了一个多礼拜,后来父母也因劳累过度只能到医院挂水。”

“这些情况我看在眼里,却疼在心里。”曹彩梅说既然狠心放下家庭去学习,一定要把握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提升刺绣技能。

付出总会有回报。2019年, 曹彩梅代表作品撒尼刺绣编织挂幅,在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我与我的祖国”文创大赛荣获金奖;作品彝族撒尼心心相印铜钱花刺绣腰带荣获银奖。

两大奖项的获得,更加坚定了曹彩梅在刺绣这条路上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

带动帮扶 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

在曹彩梅的记忆中,村里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刺绣这门手艺,在村里大多叫做针线活儿。

曹彩梅大学毕业后,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儿时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成立了难看工艺品工作室。


2


“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大多知道刺绣的方法,除了做些日常穿戴用品,便无处施展手艺”。为此,曹彩梅带动姐妹团一起创业,将刺绣这门手艺活儿变成了致富的一种方式。

曹彩梅说,创业初期,靠刺绣并无法解决温饱问题,又因无法顾全家里的大小事务,也遭受家里人的反对。

“我热爱刺绣,我想试试。”带着对刺绣的热忱,以及曹彩梅不懈的努力,创业的第五个年头工作室终于有了起色。“坚持了五年后终于能接到一些小的订单了”曹彩梅与记者说到,此时她的脸上洋溢着历经风雨后沐浴阳光的喜悦。


13


曹彩梅自1999年成立昆明难看工艺品工作室以来,主要从事民族布艺工艺品技术工作,研究开发的主要产品有民族布艺包、钱包、家居饰品、服装、工艺挂饰等民族文化工艺品。

曹彩梅在传统的平面刺绣上进行创新改良,吸取平面刺绣的精华,转而专注研究刺绣的立体感、触感、厚度等特性。

“目前,主要在包包、挂幅、衣服等物件加入可以表现立体感的的元素。”作品展示架上,摆满了创新改良后的作品。包包的外部花纹是刺绣与小珍珠的结合体,胸针是曹彩梅自己设计的图案,绣出一朵荷花,再用合适的线包边。

2019年,曹彩梅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主要起到大师带徒授技的作用。”

曹彩梅介绍,工作室成立后,已承担起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重任,充分发挥了大师在总结创新成果、创新工艺技术、新产品试制研发等各个方面的核心带头作用。


16


“通过刺绣工艺培训让少数民族妇女实现在家就能赚钱,提升刺绣技艺的同时实现脱贫致富。”彝族绣娘在培训技师曹彩梅的指导下,学习刺绣技艺,了解刺绣的市场销售以及质量标准。

通过培训,绣娘根据厂家提供的订单和产品要求,完成符合规格的绣片可获得收益,经曹彩梅技能工作大师培训过的手工技能人才已遍布云南省内民族布艺工艺品企业。


18


曹彩梅说,二十多年的刺绣生涯改变了她的生活质量,也在行业内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旅程。

“我对刺绣艺术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也一直在专注从事做自己热爱的事业;艺术,就像是播种一颗种子,每天给它浇水、施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心的培育,最终能开花结果。”曹彩梅总结这二十年来的创业历程有感而发。(昆明信息港 记者李丽朱)


08


编辑:周拓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