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型案例 正文
案例四: 全国首创一站式电力零售交易平台
昆明信息港    12-31 15:47:55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持续推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双向开放电力交易平台,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支持昆明电力交易中心不断扩展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度与广度,推动电力交易模式多维创新。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要求“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电力市场”,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因时制宜,基于电子商务理念和技术,创新打造全国首个一站式电力零售交易“来淘电”平台,畅通解决电力零售市场的全面适用性问题,促进实现电力零售交易便利化、精准化、低风险、降成本,为进一步激发云南电力市场活力,打通落实一般市场用户“最后一公里”提供全新路径方案。

主要做法

一是首创新零售“淘电”模式。全球电力市场化交易一直以来面临需持续保持电力瞬时供需平衡的制约,呈现“用电难、购电贵、售电赔”三难叠加的传统难题。“来淘电”平台以领先的自研交易系统技术和网络产品设计为核心,借鉴电商模式,将电力转变为标准参数体系的电子商品进行线上销售。售电公司在平台开设店铺,既可开发购方自由购买的标准套餐,也可依照购方需求专门制作定制套餐,能够结合自身需求灵活调整公司售电运营策略,以实现利益最大化。零售用户在“来淘电”平台购电就像逛淘宝一样自主选择、像充话费一样快捷准确,极大降低供需双方沟通、交易和业务成本,有效提升电力零售服务质量和用户交易体验。同时,通过建立电力交易信息在线披露机制,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促进平台权威性和交易公平性。

二是推行便捷化数字化管理。以PC端和手机端为出发点,通过电脑交易系统、手机App程序以及微信小程序搭建与交易中心后台、售电公司中台以及用户商城前台的传递桥梁,打造“双终端、三平台”的交易平台,并通过减资料、简流程、智能办、个性办、掌上办等方式,保证交易市场主体注册和使用的快速便捷,为全面推动省内工商业用户进入电力市场做好技术支撑和服务准备。

   三是全方位持续优化交易平台。为切实响应电力商品的交易周期和市场供需的高频次变化,交易平台采用“合约+偏差”的综合方案,供需双方实际用电量严格按照合约价结算,若购方实际用电相比合约电量出现偏差,则根据合约协定偏差价格对偏差部分进行结算,充分降低波动风险,优化各方交易和生产效益;为提高便利性和充分挖掘供需,将线下纸质代理人交易合同升级为制式电子合同,大幅提升交易效率的同时全面实现交易数字化;为防控交易风险和提升效率,形成历史数据多维度耦合和精准计算快速响应机制,每月15万份结算依据的发布时间由传统市场的15天压缩至目前的48小时。

实践效果

一是省内电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淘电”模式推动下,2021年全省市场化购售电主体预计突破17万户,市场参与度和交易活跃度不断增加。伴随国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来淘电”新零售模式将为国家电力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提供可靠的经验参考。

二是交易电量占比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经过多年市场建设,云南全省市场化电量占比稳居全国榜首,2021年市场化电量占比已超过80%,领先全国第二约14个百分点。通过“来淘电”交易平台,绿色能源大力发展,省内绿色铝、绿色硅产业等“绿色能源牌”用电企业全部入市交易,绿色能源交易和供需体量不断扩展。

三是能源产业成为云南省第一支柱产业。借助“来淘电”交易平台,全省98%以上的大工业用户参与到市场化当中,电力市场化带动全省发用电量快速增长。2021年1-10月,省内市场化直接交易电量达1118.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85%,占云南省全社会用电量的70.71%。

编辑:段秋睿    责任编辑:栗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