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型案例 正文
案例一:中老铁路物流信息联动协同新机制
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03-16 11:19:52

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依托中铁联集王家营中心站,携手成都青白江、山东济南、广西钦州港等兄弟片区,联动省一图内国家级新区、综合保税区、跨(边)境合作区等开放平台,建立东西各有分工、南北取长补短、内外协同一致、相互紧密配合的联动格局,初步实现了中老铁路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的阶段性目标。

主要做法

物流协同联动,实现国内国际市场相通。在通道建设上,昆明片区与济南片区、成都青白江片区、钦州港片区签署跨省自贸联动协同合作协议,建立铁路物流一体化联动,打造区域性集装箱空箱调配对流中心;在金融保障上,设计全程多式联运解决方案和操作规则;在对话机制上,牵头成立中老泰国际多式联运物流联盟,服务解决各片区实际需求和问题。

建立通办合作机制,实现贸易便利创新相促。在信息便利上,建立信息协同机制,实现登记注册、行政许可、知识产权、质量资源的跨区互认通办,实现中老铁路沿线城市61个事项市场一体化监管;在通关便利上,昆明海关出台支持磨憨铁路口岸通关便利化措施,各片区属地海关通力合作,利用智慧化通关模式,提高通关时效;在执法便利上,对低风险危险货物过境转关实行直接出港便利化监管措施,与老挝、泰国建立海关联络员会议机制,同老挝边境海关建立工作会谈机制。

优势互补,实现内外协同产业相融。在跨境产能协同上,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以片区城市优势产业为链条,实现资源禀赋和集结运力多重叠加,打通中老铁路双循环供应;在跨境班列协同上,实现中老班列与中欧班列无缝衔接,与青白江片区共享中老铁路综合扶持政策、运营模式,将昆明市作为货物运往内陆腹地和南亚地区重要物流集散节点,实现西部地区和南亚东南亚进出口货物双向平衡。

实践效果

跨区联动扩大黄金线路“增量”。自中老铁路首趟国际货物列车开行以来,四川、重庆、江苏等省市发往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货物在昆明集结,陆续开行国际冷链、“澜湄快线”、市场采购贸易等专列,带来了客货齐增效果。

激活资源做优黄金线路“存量”。中老铁路运输网辐射带动老挝、泰国、新加坡等“一带一路”国家,有效激发了沿线“存量”企业产能合作潜力,有效解决物流运输成本高企的瓶颈。

精准发力提升黄金线路“质量”。中老铁路有效拓宽了物流服务半径,带动沿线城市的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生态圈。昆明片区推进“省会+口岸”产业协同发展,中越、中老、中缅高速公路境内段全线贯通,中缅海公铁联运首运成功,云南班列运营平台累计对接国内外客户超过500家,先后为136家企业提供跨境运输及配套服务,节约物流成本约500万元。

编辑:段秋睿    责任编辑:栗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