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立多方参与的对话平台与沟通机制,促进各级政府部门 、科研单位、社区、社会组织和精神障碍康复者家属的交流与对话,推动多元协同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制建设。2022年5月13日,昆明市盘龙区民政局、昆明市精神病院、云南泽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协同盘龙区联盟街道小坝社区举办了“云舟共济 康复同行”昆明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盘龙区试点社区授牌仪式暨“一起向未来”盘龙区多元协同社区精神康复工作研讨会。
开篇:生命的长河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精神障碍康复者而言,一个完整的表演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为了演出的完美效果,精神障碍康复者在精心排练了几天之后,当日又起了一个大早,开始了紧锣密鼓地彩排。“我们不比其他人差什么,我就是想让所有人看看,我们也是多才多艺的,口琴、朗诵、合唱和舞蹈,我们都可以做得很好。”现场一位精神障碍康复者这样告诉社工,而这正是精神障碍康复者们的共同心声。
一个温暖的精神康复视频开场,将些许嘈杂的现场瞬间带入到温暖美好的氛围之中。精神障碍康复者用口琴独奏的方式演奏了一首《让世界充满爱》,大家静静地欣赏着流畅悦耳的口琴声,美妙的音乐让在座的人员脸上洋溢起愉悦的笑容,内心一片动容。音乐结束后大家为这场演奏送去阵阵掌声。
接着两位康复者自信地朗诵由他们原创的诗歌《生命的长河》,富有感情地朗读,从“绝望的深谷”“寂静的地方”到“向前奔涌”“不再孤单”,越发坚定的声音如澎湃的潮水击打着听众的心湖,让大家深深地体会到康复者们从过去受到偏见和歧视的痛苦到现在勇敢面对自己、乐观积极生活的自信和阳光。简短而简洁的诗歌,诉说的是精神障碍康复患者的心声与意志,打动的是在场所有人。
第一个环节 来自党和国家的关爱
党和国家对精神障碍康复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精神障碍康复患者自强不息的精神感人至深,也激励出党和国家倡导的奋发自立的精神。康复者和家属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每个人都大方且自信地发出了自己的歌声。此刻,无论是康复患者及家属,还是台下的参与者,大家都深深感受到了党和人民站在一起氛围,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感受到了党对精神障碍康复者群体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精神障碍康复者群体对党的信任和感恩。
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唱祖国
吃水不忘挖井人,精神障碍康复者及其家属用他们最纯净的声音,用没有任何修饰的原生演唱方式,唱出他们心中对祖国的热爱与感恩。他们纯粹简单,他们深情真挚,让在场人员情不自禁地为他们打着拍子,随着歌曲韵律一起合唱。来自不同单位和领域的人齐聚一堂,就是为了与精神障碍康复者一起努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创造更包容的社区环境,真正消除社会歧视,这也是祖国母亲对精神障碍康复者群体的热切希望。
第二个环节 云舟共济 扬帆起航
授云康爱心驿站牌
昆明市精神病院党总支书记王玮婧、盘龙区民政局副局长晁吉祥为昆明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试点社区盘龙区联盟街道小坝社区和拓东街道尚义社区授“云康爱心驿站”牌。云康爱心驿站的挂牌意味着精神障碍康复者在社区里有了自己的家,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保障,更有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注。
来自不同单位和领域的人齐聚一堂,就是为了与精神障碍康复者一起努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创造更包容的社区环境,真正消除社会歧视。在生命的长河里,每一个人的力量都非常渺小,只有团结在一起,同舟共济,我们才能驶向充满希望的彼岸,来自政府、高校、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康复者和家属代表一起扬帆起航。
扬帆起航
第三个环节 一起向未来
借着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的主题歌曲《一起向未来》,恰逢5月15日“全国助残日”,精神障碍康复患者手拉着手,共同舞蹈。他们随着音乐的节拍自信大方地舞动着,每个表演者都充满着激情与活力。是信心,是希望,是精神障碍康复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也是他们对美好明天的幸福憧憬。
第四个环节 圆桌研讨会
美好未来的创造,需要的不仅仅是康复者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政府、高校、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推动。为此,在仪式活动结束后开展圆桌会议,在精神障碍者家属真实感人的讲述中,各方针对“精神障碍者及其家庭需求的精准服务内容与形式”以及“社区开展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的知识技能需求和挑战”两个议题开展了深入的讨论,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思路与方向。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2017年民政部、财政部、卫健委和中残联等多部门联发“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到2025年,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要广泛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60%以上的居家康复者能接受社区康复服务,发病率、致残率显著减低,就业率不断提高。这些好政策的不断出台,促进“昆明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的落地,令精神障碍康复者及其家庭得到了最切实的保障,他们的生活将越来越好,幸福感与获得感也将越来越强。(来源:昆明市精神病院医务社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