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主题为“走进科技 你我同行”,主要任务是通过组织群众性科技活动,推动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昆明市精神病院结合行业特点,围绕精神障碍开展关于精神卫生科学知识的科普系列宣传,今天的主题为“精神障碍你知道吗?”
它是什么?
精神障碍是一系列临床可识别的,引起大多数患者痛苦或妨碍个人功能的症状或行为。单独的社会偏离或冲突,而没有个人功能障碍,不应该包括在这里所定义的精神障碍中。
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人们各种各样的精神异常现象就是精神障碍的表现,这些精神异常现象可概括为感知、思维、记忆、注意、智能、情感、意志行为、意识以及人格(性格)等方面的障碍,这些障碍所呈现的各种临床症状,称之为精神症状和征象,简称精神症状,而我们的精神障碍临床诊断和治疗就需要从识别、分析和理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开始。
它是怎么引起的?
人们常说的为啥会得病呢一般就是指精神障碍的病因,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学界一般认为这一类疾病大多与遗传因素有关,是由遗传因素和外源性病因交互作用而产生,但目前其确切病因和影响因素还不十分明确。
关于它的主流科学假说
1.遗传学说
遗传因素最具影响并已得到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来自家系和双生子的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约为80%,亲缘关系越近,患病风险越大。单卵双生子患病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在人类基因组中已发现有100多个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2.神经发育异常假说
神经发育障碍观点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内神经元及神经通路在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发生紊乱,大脑神经环路出现异常改变而导致发病。近年来的神经影像学及神经病理学研究也有相关异常发现,与正常人群大脑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在结构性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研究中都显示存在很多异常改变。
3.神经生化异常假说
这种观点认为精神障碍与人体组织有莫大关联,特别是大脑中多巴胺、谷氨酸、γ-氨基丁酸、5-羟色胺等的异常与这类疾病有较强的关联性。
4.社会与环境因素
多种环境因素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包括母体妊娠期精神应激、感染、分娩时的产科并发症、冬季出生等。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社会心理因素,从胎儿期一直到成年早期都可能对神经发育起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5.炎症假说
母体在妊娠早期和妊娠中期的感染暴露(流感病毒、弓形虫、单纯疱疹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一直被认为可能是引起子代在成年期发生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陆林等,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12
3.杨德森等,湘雅精神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3
(昆明市精神病院科教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