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信息 正文
昆明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第十三期·“指尖的音符”盘龙区小坝社区卡林巴琴演奏活动
昆明市精神病院    06-14 19:20:41

盘龙区小坝社区作为“昆明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首批试点社区率先开展小组服务。通过前几次开展的禅绕画、三行诗以及“乐”动我心小组活动,精神障碍康复者们逐渐掌握了一些动手操作与创造能力,同时通过舞动治疗与音乐治疗的方法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乐感。在这次的小组活动中,引入了卡林巴琴这一不常见的乐器,通过简单的卡里巴琴演奏学习,让康复者在感受生活的乐趣与美好的同时,理解合作与协奏的内涵。

在正式活动开始前,社工带领康复者进行了手指舞的常规训练,跟随着音乐,大家逐渐让自己的手指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紧接着难度就随之上升。随着手指灵活度的上升,社工随机邀请每一位康复者用自己的手指分别表示一种乐器,让其他康复者来猜,一开始大家显得很局促,不敢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所想要表达的乐器是什么,但随着活动的推进与社工的鼓励下,大家纷纷展示自己“手指上的乐器”,有二胡、钢琴、小提琴、萧等常见的乐器。不过因为手指的不配合,许多乐器都是猜了好长时间大家才猜出来,原来是这样的啊。

1

在活动气氛逐渐高涨时,项目团队成员适时利用图片来引导大家认识乐器,并最终引入此次活动的主角——卡林巴琴。卡林巴琴,又叫拇指琴,是源自非洲的民族乐器,属于弹拨类型的体鸣乐器,在当地非常受欢迎。由于此乐器大家都未曾听说过,于是社工便一步步引导大家认识,首先让大家猜测卡林巴琴的发源地,有的人猜欧洲,有的猜拉丁美洲,还有的猜大洋洲,大家对其来源非常感兴趣。在认识了其初步历史后,社工向康复者们一人分发了一个小卡林巴琴,让大家试着让其发声。

大家在拿到卡林巴琴时都表示出了莫大的兴趣,纷纷开始进行自己的创作。此时便进入了本次活动的最重要的环节——《小星星》的演奏学习。由社工依次为大家介绍卡林巴琴上的音符所代表的音,有低音、中音与高音,而《小星星》的乐谱基本上都偏于中高音并且有重复,便于康复者的初次学习。1 1 5 5 |6 6 5 - |4 4 3 3|2 2 1 -随着熟悉的旋律的响起,活动室里响起了阵阵美妙的音乐声,或轻柔,或高昂。

2

经过20分钟的练习,社工便积极邀请学会的康复者进行《小星星》卡林巴琴的表演,刚开始大家显得有点沉默,不够自信,认为不能表演得很好。但是在社工与其他康复者的鼓励下,逐渐出现了争相表演的情境,有的人一边照着谱子一边弹,有的人则在短短的时间内记住了《小星星》的乐谱,直接拿着卡林巴琴进行演奏。看到大家对《小星星》主旋律的熟悉程度,社工便顺势邀请康复者上前进行主旋律的演奏,社工与工作人员配合拿着乐谱与和旋的伴奏,主旋与和旋的配合仿佛就像彩排过一样,默契十足,于是一首首动听的音乐响彻在活动室与康复者们的耳中,带给了大家不一样的视听盛宴。

3

康复者进行《小星星》表演

4

在活动的最后,社工向康复者们留了练习作业《这世界那么多人》,让大家回去之后可以对照乐谱进行练习,进一步掌握卡林巴琴的演奏方法,通过一首首歌曲的演奏,从中感受来自自己指尖的魅力与风采,享受生活带给自己的美好,于音符中体会到配合的重要性,逐渐培养自己的表达性艺术能力。(云南泽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供稿

编辑:周璐    责任编辑:周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