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信息 正文
昆明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第十七期· 五华区华山街道授牌仪式暨政策宣讲培训
昆明市精神病院    06-20 18:56:26

。2022年6月,五华区华山街道被列为昆明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试点。为建立起多方参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的对话平台和沟通机制,促进精神障碍康复者更好地融入社区,营造和谐包容的社区环境。6月16日,在云南省民政厅、昆明市民政局的指导支持下,昆明市精神病院联合云南泽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五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和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系共同开展“昆明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五华区华山街道启动仪式暨“云康爱心驿站”授牌仪式。

1

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系主任高万红教授、昆明市精神病院党总支书记王玮婧、五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主任张祖田、五华区华山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田晓东、五华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方建丹、华山东路派出所副所长陈彦丹以及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五华区委政法委、五华区民政局、五华区残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精神障碍康复者及家属代表一同出席启动仪式。

2

首先,由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高万红对“昆明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进行了详细地介绍。从项目开展的背景以及跨专业合作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向参会人员讲述发起项目的意义并表达了对项目落地华山街道的祝贺。

3

随后,昆明市精神病院党总支书记王玮婧向五华区华山街道授予“云康爱心驿站”牌,华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田晓东接受授牌,由华山街道党工委委员、人大工委主任张祖田宣布项目试点正式启动。

4

政策宣讲

授牌仪式结束后,活动进入第二项议程“政策宣讲”环节。首先,五华区残联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莺对精神障碍者残疾证办理及相关帮扶救助政策结合具体事例进行了宣讲培训,张主任不仅对政策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解读,并且分流程按照操作步骤对如何申请和办理残疾人证进行了说明,凡是户籍在五华区范围内且符合肢体、听力、言语、视力、智力、精神等残疾标准的康复者均可以办理残疾证,需向户口所属社区居委会提出申请,社区居委审核申请人户口归属情况后,残联根据申请人的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开具介绍信、发放申请表和残疾鉴定表。申请人本人需携介绍信、残疾鉴定表及相关病历前往市残联指定鉴定机构进行残疾等级鉴定。鉴定完成后,符合办证等级的康复者由本人携带身份证、户口薄原件及复印件、大一寸白底彩色照片、有鉴定机构盖章的鉴定表、填写好的申请表,一起提交到户口所属社区居委会进行办理、公示。办事处残联及区残联审核合格,报经昆明市残疾人联合会审批后,给予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5

五华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唐良兵对精神障碍送医治疗流程及相关帮扶救助政策进行宣讲培训,唐科长详细的说明了精神障碍如何判定自己是否符合条件并申请社会福利救助,适用于精神障碍康复者的主要社会救助有低保、残疾人补贴、特困供养人员补贴,能够满足生活存在困境的康复者基本的生活需要。唐科长介绍,凡是有当地常住户口的居民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水平,可以申请低保。困难家庭中丧失劳动能力且单独立户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可以单独提出低保的申请,在申请过程中需向社区及民政部门提供残疾证、收入证明等材料。相关部门、单位、社区居民委员会为申请人出具的收入和就业情况证明必须真实、准确,除加盖公章外,经办人员应当签字或盖章。另外,低保特困人员在市精神病院就诊的费用由民政局承担,但其就诊期间的生活费由个人承担。

6

昆明市精神病院党总支书记王玮婧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政策法规、工作规划和管理规定进行宣讲培训。王书记指出,通过建立试点来摸清本地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长效机制,能够为其他地区在试点建设过程中的服务机制、流程不够完善和规范等问题提供充分的实践资料,有助于促进高效合理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体系和“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服务供给体系。

7

8

入户访谈

政策宣讲结束后,项目团队成员在华山街道残联专干的带领下分别前往北门社区、圆通西路社区、翠湖社区,对9名精神障碍及智力障碍康复者进行初次入户访问。此次入户访谈的主要服务目标主要有:了解精神障碍康复者的生活环境、评估康复者的各项功能、与康复者建立相互信任的服务关系并且了解康复者目前生活中的困境和主要需求。

活动开展前对所在社区的康复者进行入户访谈能够帮助康复者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融入社会,为康复者表达观点、实现自我价值、感觉自己被需要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也有利于后续针对康复者所提出的意见和表达的需求开展更为精准的服务。

9

“云康爱心驿站”的挂牌意味着我们的精神障碍康复者在五华区华山街道有了自己的家,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保障,更有了一群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的支持与帮助。正是来自各级政府、医院、高校、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多方协同,让精神障碍康复者感受到被关注、被关怀。“昆明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致力于让越来越多的康复者被看见,聚集全社会的力量为这一人群带去实际的帮扶和真切的关爱。(云南泽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供稿


编辑:周璐    责任编辑:周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