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民政厅、昆明市民政局的指导和支持下,2022年6月17日,昆明市精神病院联合云南泽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拓东街道尚义社区开展了“关于我”社会交往小组服务,通过简单的自我介绍向大家展示生活中简单的沟通,提升交流能力、增强生活信心。
在活动开始前,社工带领大家做了与以往不一样的手指操,一根根手指的转动与起承转合带动的不仅仅是活动氛围的高涨,也是每一位独立的个体熟悉的开始。伴随着音乐的起伏,小组组员的手指操愈发熟练且优美。通过手指操的训练,渐渐使得第二次见面的大家由拘谨变得自得。
热身游戏后则正式进入了本次小组活动的主题—关于我。人生有灵魂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在回答这三个问题,不断在寻求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想清楚这三个问题,人就能活得明白些。本次小组的主题则主要是探寻关于“我是谁”的问题,说简单点就是介绍自己。那么究竟如何介绍自己呢?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涉及社会交往的情节,例如,面试,人与人之间的初次见面等,这些时候往往需要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由于本次小组活动的服务对象皆为智力障碍与精神障碍康复者,他们在介绍自己方面比之常人略有些不足。因此,社工在让其自我介绍前先示范了如何介绍自己。本次示范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我的名字、我的年龄、我家地址、喜欢食物、喜欢颜色、兴趣爱好。为了让小组组员更好地理解自我介绍的几个环节,社工反复示范了多次以让服务对象更好地记住这六点。同时将这个方面放在了幻灯片上,以便后面邀请组员介绍时忘记要点。
紧接着社工便邀请了小组组员上前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初大家略显拘谨与害羞,声音也有点小,但是通过社工不断地鼓励与引导,小组组员们接踵而至地上台介绍自己。并且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与介绍的连贯性,社工采用了接龙的方式,介绍完自己的组员在自己小组中邀请想要认识的朋友,然后这样一个接一个。每一个介绍完的康复者分别与下一个上前介绍组员进行握手交接,这种握手礼节在接龙介绍的环节中强化在每一位康复者的脑海中。通过握手,大声介绍自己与自己相关的一些兴趣爱好,可以更好地促进小组组员之间的关系,拉近彼此的距离。
在一个个的接龙中我们不仅巩固了老朋友之间的默契度,还让我们认识了新的朋友。在此次小组中,来自白塔社区的两位康复者作为新朋友第一次参加小组活动,于是他们的自我介绍对于小组组员则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介绍兴趣爱好中,我们发现有的康复者喜欢吃鸡肉,有的康复者喜欢打麻将,这些兴趣爱好都是康复者日后交往中可以采取的交往点。就在本次小组中,就有那么两三个人的兴趣爱好趋于同质化,这些同质性也为以后的小组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热闹而又愉快的接龙介绍很快便结束了,为了更好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我们在最后环节设立了法律权益保障栏目,主要是收集大家有关于精神障碍康复者及其家庭的有关法律与政策保障的问题,收集好后社区会请专业的律师为大家进行讲解以维护康复者群体的相关利益保障。组员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现实情况的担心与疑惑。有康复者提出工地扰民的问题,也有的家属担心自己离世后孩子的照顾问题,以及提到多子女与独生子女的政策保障相关问题。每个问题都值得我们探讨与思索,这些问题来自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迫切性与现实性。
通过这次小组服务活动,服务对象们知道了一些简单的社交礼仪,也知道了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以及如何在介绍中进行良好的信息沟通,同时针对自己的现实需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本次小组活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大家不仅认识到了新的朋友,还学会了简单地表达与社交能力。(云南泽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