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官渡新闻 正文
官渡区:增值服务赋能“最小单元格” 这样的社区你要赞
昆明信息港    06-28 17:33:45

社区是城市的最小“细胞”,也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格”,社区的服务牵动着万千群众的神经末梢。在昆明市官渡区,有这样一个社区用延时服务、精准服务让居民更省心、放心、贴心。

服务“不打烊” 居民办事更方便

“生育证是怎么办理的?”“您是第一次办理吗?如果是第一次办理需要带齐这些资料……”6月24日,在官渡区小板桥街道海祥社区久和苑居民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正在热情地解答前来办事群众的疑问。

1

当天,海祥社区的一名居民打算先过来咨询需要什么材料,因当天是周五打算下个周再来办理相关业务,随口跟工作人员说到,“今天是周五,我今天准备一下材料,等到下个周来办理可以吗?”一旁的社区工作人员热情地回答道:“明天虽然是周末,也可以来办理的,我们现在周末也‘不打烊’,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六9点至13点延长四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明天您就可以来办理。”

听完工作人员的答复,办事群众一脸惊喜,而类似的情况在久和苑居民区党群服务中心早已司空见惯。为解决群众办事面临的“上班没时间办,下班没地方办,周末无处办理”难题,设置“综合服务”窗口,海祥社区由原来的“多岗专能”转变为“一岗全能”,防止出现工作人员开会、培训或者休假而不能办理业务的现象,保证居民一次性办结。同时,在久和苑居民区党群服务中心,计生、社保、民政、残联等群众需求迫切、办件频率高的办事窗口,提供延时服务及错时服务,每周三下午17点至19点延长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六9点至13点延长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给来辖区办急事的居民特别是上班族带来方便。居民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现场预约、电话预约,真正打造出“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社区、小区服务新格局。

“刚开始的时候来办理业务的居民比较少,随着居民口口相传,来办业务的居民多了起来,周末在岗的人员虽然只有2人,但是都能做到‘一岗多能、一窗多办’,到目前为止,周末服务实现了‘零投诉’。”海祥社区党委书记张颖说。

2

小网格构筑服务大矩阵 “家门口”办事让居民省心

社区把党群服务中心建在居民家门口,把社区服务下沉到小区网格。小区居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办理业务,支部书记或网格员在小区收集党组织关系转接、居住证办理、准生证办理、医保养报办理、就业创业证办理等事项,及时汇总到社区办理,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社区通过构建“1+2+3+N”网格治理模式,建立社区党组织到居民区党支部纵向联动机制。网格按照楼栋数又分成小网格,每个楼栋配备1个楼栋长(物业管家)、2名网格员、3名支部党员志愿者,每个网格员联系约230个居民户。网格员定期进楼栋、入家庭,了解群众需求,通过服务回应群众期盼,以小网格聚起大民生,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实现温度治理。网格员负责解决处理网格中的具体事务,定时开展巡查入户走访,掌握动态、收集困难和问题,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形成需求清单上报小区党支部。

今年以来,网格员开展走网格5次,收集汇总群众需求20余件,解决了就近设立核酸检测点、绿化带堆放垃圾桶、电梯安全隐患、电动车乱停乱放及上楼、夜市烧烤扰民等居民普遍关心的公共问题。

3

“三个平台”“三张清单”提高工作效率

社区建立了“三张清单”。通过整合梳理驻区单位、各行业各领域党组织及小区党员资源,建立资源清单;采取走访入户、设立意见箱等多种方式,收集梳理小区“老大难”问题,建立需求清单;从下而上向普通党员征集“为民办事清单”,最终收集到志愿服务、疫情防控宣传等62个服务清单。

对照“三张清单”,社区还构筑起“三个平台”构建协商议事机制。针对居民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社区党总支主要通过“群众需要、书记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社区协商民主议事委员会、社区“大党委”三大平台邀请责任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协商议事,划定“责任田”,推动办事“加速度”。(昆明信息港 通讯员郭武辉) 

编辑:龙泉积    责任编辑:杨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