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昆明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团队在昆明市五华区幸福家园小区幸福超市开展了主题为诗情“花艺”的精神障碍康复者小组活动,旨在通过种植盆栽活动让组员放松心情,了解绿植的种类和基本知识,丰富组员的日常生活,增添生活乐趣。
活动前一天,团队成员对小组成员进行了电话和上门走访,共邀请到5名组员参与第五期的小组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成员对现场桌椅、制作盆栽用的材料进行了摆放和布置。活动开始时,社工朱洁向大家进行了自我介绍,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题。
活动仍然以唱歌开场,小组成员合唱的《相亲相爱一家人》温暖了大家的内心,杨叔叔、郭阿姨分别独唱了《感恩的心》《相亲相爱一家人》,小组的氛围变得和谐温馨起来。
这一环节由社工下达指令:双手合十——把手心搓热——双手打开——大拇指紧挨着、之后是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紧挨,然后从小拇指依次张开——双手张开、紧握,然后搓十下。接着,右手张开,左手紧握。(在这过程中我们意外地发现朱海曦叔叔很投入,露出了笑容)。结束时,双手合十、搓热、把它放在眼睛周围,捂热眼睛。一套完整的手指操就结束了。接着再做了一遍手指操,社工很耐心地为组员们讲解着,从每个组员的动作和眼神中,我们都能看到他们的专注和配合,手指操让组员们的身心都得到了放松,这有利于接下来活动的开展。
社工先提问,在生活中,叔叔阿姨熟悉的绿色植物,从郭叔叔到杨叔叔,他们都各自介绍着自己认识的绿色植物。接着,社工带领组员们选择植物,杨叔叔选了很多种类的小植物,便急匆匆地把植物装在盆里,并填上土壤;郭阿姨很细心,她认真地挑选着自己想要的植物和花盆,其他团队成员也帮助她填土和种植;还有朱海曦叔叔,他虽然后面才选,但是也很乐意参与到选植的环节。从选植物,到选花盆、填土、压小石子,整个过程中,社工耐心地为叔叔阿姨们解答困惑,并且帮助他们制作小盆栽。小组成员亲手制作着属于自己的盆栽,也感受到这些小生命带给他们的乐趣。
给植物赋予独特的名字和含义,让这些植物成为组员们生命的一部分。种好植物后,社工让组员们给植物取名,并用彩笔写在便条贴在每个花盆上。在耐心询问与帮助下,朱海曦叔叔将他的三盆植物分别取名为“不知道”、“初见”、“香香花”。郭叔叔早已想好了植物的名字,他说:虎皮兰像耳朵一样,就叫它“小耳朵”,圆叶椒草叫做“小闹包”。杨叔叔根据植物颜色等特征取了名字:阔叶类的,就叫它“绿阔花”(其学名为圆叶椒,豆瓣绿),还有“绿珍花”(迷迭香);“绿色菱角花儿”(圆叶椒)、“绿色姐姐花儿”、“绿色妹妹花儿”,这些奇特又可爱名字也引起了其他组员注意,大家都笑了。
接着,社工为大家讲解每一种植物的养护方式。比如,迷迭香、虎皮兰和碰碰香喜欢干燥的环境和阳光,在介绍到圆叶椒草喜欢阳光时,杨叔补充道:“要放在阳台上养护!”小组组员们积极地参与到植物养护的讨论当中,大家对绿色植物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在活动的结尾,社工让每个组员给自己的盆栽浇水,同时询问组员:今天有何不一样的感受?郭阿姨分享道:“做盆栽可以让我心情舒畅!并且植物可以净化空气,所以河道两旁种很多桉树,要给植物多晒晒太阳等”。杨叔叔说道:“植物对环境、对身体好”。最后社工总结道,绿植能为大家的生活增添一点新意和生机,让人看到生命的意义和希望。从此以后它就是大家庭里的一员,需要我们耐心呵护它的成长。同时提醒下一次参加活动的时间。本次小组活动以拍照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通过本次活动,让组员们了解了绿色植物的基本知识,种植盆栽的基本技巧。组员对绿色小生命有了更真实的体会和感受,组员之间、组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也更近了,小组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相信这些盆栽能陪伴组员的生活,不论是身处何时何地,亦或有怎样的情绪,都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慰藉,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一抹色彩。(云南泽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