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官渡新闻 正文
官渡区金马街道:做实居民区党建 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昆明信息港    07-25 10:22:55

为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打通党建服务神经末梢,金马街道扎实推进党的全面领导在居民区落实、党的组织体系向居民区延伸、全面从严治党在居民区党支部落实,努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区。

注重质量提升,推动居民区党建标准化运作

根据商品房小区、老旧居民小区、单位型住宅等居民区类型,通过单独建、联合建等多种形式,分类推进100%的居民区党组织全覆盖工作,并积极推动居民区党支部分类提升。

针对辖区内8个商品房住宅居民小区党支部,加强组织联动,建立物业企业、业委会、楼栋长共同参与的小区多方联动议事服务机制,召开民意征集会、矛盾协调会等20余次,实现社区治理良性互动,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针对辖区内6个无人管理老旧居民小区党支部,推行“红色物业”,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通过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与物业公司管理层交叉任职的方式,参与物业服务质量跟踪指导、推动物业参与走访、巡查、管理、服务等工作,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有效解决社区物业公司长期缺位,环境脏乱差,生活秩序混乱等问题。依托“先锋管家”,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担任“先锋管家”网格长,小区党员担任栋长网格员,主动开展社区政治引领、党员管理、民意收集、志愿服务、资源统筹等工作,增强居民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针对辖区内6个单位型住宅居民小区党支部,坚持区域化党建为引领,通过加强社区“大党委”、单位党组织及离退休党组织联建,从各个单位履行的管理职责、承担的社会责任出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小区治理全面融入社区治理,不断提升物业服务管理品质。结合“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组织报到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活动949次,有效激励和引导在职党员充分参与小区治理各项事务。“村改居”社区居民区党支部,辖区范围内有居民小区的“村改居”社区,原以居民小组作为基本单元建立的党支部保持不变,依托居民小组党支部实现领导居民小区各项事务。

1

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居民区治理效能提升

落实挂钩联系制度。金马街道建立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居民区党支部制度,13名党员领导干部按照联系点划分,共挂钩20个居民区党支部。每季度定期到联系的居民区党支部调研指导居民区党建工作,了解掌握居民区党支部工作情况,帮助居民区党支部解决困难问题,推动工作落实。结合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堂”等活动,到党支部联系点讲授党课8次。

完善结对共建机制。积极探索党建结对工作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结合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及日常工作实际情况,对20个居民区党支部党建工作质量进行综合分析,按照“党建工作质量较高的党支部与党建工作薄弱的党支部之间相互结对”的工作方式,推动居民区党建均衡发展、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完善资源共享制度。依托社区“大党委”推动居民区党支部与公共单位、行业、新兴领域党建有机链接,凝聚驻区单位、社会组织、服务商家等各方力量在小区治理中发声,形成“共治、共驻、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依托“红色物业”党建联盟,通过共建活动平台、分享工作资源、交流工作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等途径实现居民区党支部建设与企业发展良性互动,达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目标。

完善议事协商机制。依托东华路社区“好邻居议事厅”、凤凰山社区“邻聚力议事会”、曙光社区“红色议事会”、昆东社区“民意亭”、东骧社区“连心亭”、幸福邻里社区“幸福议事亭”等协商自治平台协调解决问题60余个,构建社区和居民区党支部、居民代表等沟通交流平台,及时了解服务需求,真正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创新多元参与治理体系,畅通居民民主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和途径,联合解决联防联控、交通疏导、环境治理等治理难题,做到和谐共创、难题共解。

2

深化融合赋能,推动居民区服务提档升级

构建“党建+网格”模式,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以网格管理“小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推动精细化服务落到实处。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将民政、残联、综治、社保等10余个服务窗口统一整合为一个“综合服务窗口”,不断优化办事流程,通过轮岗轮值、系统培训等方式让社区工作者从“专岗专能”变为“全科全能”。多元力量入网,优化社区工作人员结构,将社区工作者以网格员的身份划分至251个五级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长、2名网格员,以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党员骨干为龙头,吸纳社区民警、城管队员、环卫负责人、热心志愿者、企业员工等力量融入网格参与网格管理与服务,将疫情防控、环境卫生、精神文明等政策及要求面对面宣传到人,同时实现居民医保、社保、老年证等公共服务事项与物业服务事项“一门式”办理。推进“吹哨报到”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日常巡查走访机制,主动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处理居民热心关切的问题,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打造“党建+阵地”建设模式,延伸服务内涵和深度。深化拓展阵地功能,推动“党建圈”“学习圈”“服务圈”深度融合、赋能社区治理。拓展“党建圈”内涵,整合1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活动室资源,不断拓展活动阵地,将居民区党群服务阵地嵌入到物业服务大厅、居民活动点、小区办公用房、社情民意点,构建零距离、接地气的基层党建工作阵地。激活“学习圈”活力,打造以街道党校为龙头,省市党史学习教育示范线路点、昆明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昆明市图书馆等为多元平台的党员教育基地集群,用好“红色之声”、“红色剧场”、抗战时期迁移研究所——云南天文台、牛街庄滇戏等资源,排演《范家沟》廉政滇戏、《奋斗》等话剧党课,以“线上+线下”的方式为党员群众提供“点单式”学习服务,目前共演出30余场,观看人群达5000余人次。延伸“服务圈”功能,聚焦居民需求,依托“三块三”老年食堂、“一刻钟百姓生活服务圈”、社区“微法庭”、曙光“U”家、睦邻共享驿站、便民服务驿站等共享活动室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日、邻里矛盾调解、科普教育宣传等便民服务活动,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院落里享受到“一揽子”服务。(昆明信息港 通讯员王颖)

编辑:龙泉积    责任编辑:杨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