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疗法是指通过开展植物及与植物相关的园艺、花园等活动,达到促进服务对象体力、身心、精神恢复,将艺术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五华区丰宁社区作为昆明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试点社区,首次探索以园艺疗法为理论基础,以小组活动为工作方法,面向社区的精神障碍康复者及其家属开展专业服务,以降低康复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提升其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2022年7月22日,我们共邀请到10名康复者及家属参加园艺小组活动。
风吹动叶子,带来炎热又清新的味道,骄阳让平日里吵闹的蝉鸣都弱了几分,即便如此,有的组员仍旧迫不及待地、早早就到了小组活动室,想来是对我们的活动充满了期待,我们也急忙送上了水,与组员攀谈起来,拉近与组员的距离,增进彼此熟悉度,建立信任关系。
活动伊始,社工先是简单地介绍自己、小组的基本情况、活动目的以及意义。然后让组员通过以喜欢的花为媒介,相互介绍彼此,并在5分钟后,向大家介绍身旁的人。组员在我们的鼓励下慢慢放下了戒备和拘束,纷纷介绍起自己,“我叫小t,喜欢梅花,因为它比较高洁。”“我叫L,我喜欢荷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大家很快在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熟悉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组员作为小组中的一员,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小组才能良好稳定地持续下去,因而小组契约的制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组员行为,帮助凝聚小组动力,从而推动小组的开展。组员们经过思考后畅所欲言,“可以不迟到早退。”“彼此能够敞开心扉”“自由”……在社工的引导和帮助下,大家共同制定完成了小组规则。为下一步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图片
接下来,进入到今天的园艺主题环节——制作小绿植盆栽。“请大家上台来选择一株小绿植,看看谁会是今天会与你相遇的小生命呢,是虎皮兰、豆瓣绿、迷迭香,还是碰碰香呢?”组员们纷纷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绿植。接着社工邀请组员去观察手中的植物,它的颜色它的形状,嗅闻绿植和它根上泥土的味道,去抚摸它的叶片,静静感受指尖与叶片接触时候的瞬间,以期充分发挥植物对康复者的疗愈作用。
“它如果只是一株虎皮兰,那它就同世界上千千万个虎皮兰一样了,相信你也希望它是特别的,只属于你的伙伴,所以你可以给它起一个名字,让它独一无二,当然你也可以和你身边的朋友讨论一下,一会和大家分享。”社工话音刚落,组员们就纷纷讨论起来,现场好不热闹。取好名字后,社工便邀请各自分享,“我的叫叠翠,因为它虽然整体的颜色是绿色,但却是有层次的”、“我的叫夏日炎炎,因为现在是夏天,天气又很热”。接下来,一位组员的话让所有组员陷入了沉思,却又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她说“我的这盆叫做生命之光,我希望它可以为我的生活带来光明,因为我的疾病,生活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而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可以看看这盆绿植,希望它给我力量,这样我就能克服难关,也打败疾病。”话音落下时,现场一片寂静,却又马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组员们似乎从这段话中听到了自己,得到了勉励和支持,我们也真真实实地看到了他们脸庞上的希冀和动容,感到甚是欣慰。
这也正是我们希望通过园艺疗法想要达到的目标,以植物为媒介,通过一系列主题小组活动,使康复者在与自然植物接触的过程中放下戒备,放松心情,放开心扉,促进患者尽快适应社会环境,从回避社会到回归社会、重返社会。
活动渐渐接近尾声,社工邀请大家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分享,组员们都表示很喜欢这次活动,有的说他收获了一盆小绿植,有的说她交到了新朋友,“那么,期待下一次与你们的相见,再见,除了表达离别,也可以是下次再见,那么我们就约定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云舟共济·康复同行——昆明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一直致力于为社区精神障碍康复者提供专业的服务,以期通过开展活动、链接资源等方式来帮助康复者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真正做到助人自助。目前项目团队已经开展了个案、小组、社区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活动,并收获了康复者、康复者家属、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等人的一致好评,而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守助人自助的宗旨,继续开展园艺小组,以植物为纽带,连接人与自然,发挥自然对人体的疗愈作用,在帮助康复者康复的同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促进其社会融入和社区支持网络的强化建构,为共同营造良好和谐社区、社会氛围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云南泽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慕迪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