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秋天不是在那里等着我们
而是要主动踏进去的
- 慢游花都 · 世博园 -
昆明就像大自然的情人,造物主似乎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她。
在刚刚过去的夏天,昆明就凭借清凉宜人的气候在普遍高温的国内城市里一骑绝尘。如今,又携来北方的清朗,于是,天总是蓝的,山在蓝绿间变幻莫测;再摘几许江南的柔情,换成它的杨柳依依,金桂飘香,秋波连连。
处暑将近,意味着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便要到来。当下,最宜出门迎秋。
那些因夏热未看的山山水水,在暑气退却后都可一一看遍。人生海海,本就是肉身与自然的永恒互动。就着早秋的云烟和凉风,去看山看水看月亮,人生之快意事也。
暑气尽数褪去后,山林青绿,地润花浓,清凉也渐渐浮现。行走在昆明世博园内,满目都是清凉绿,徜徉在亭台楼阁间,嬉戏于柳暗花明处,便是岁月静好,人间可爱。
处暑前后,浮于夏秋之间,时间也都放缓流速,城市亦变得温柔。
寻一方野石入定,听高树蝉鸣,空灵而又悠远。人间烟火在此好似全然隐去,尘世烦忧也褪去颜色,人也心如止水。万物皆隐,唯有空与静。
午后睡意昏昏时,索性倚窗小憩。隔帘风吹花影动,影影绰绰,满室内都盈满着光影与昼阴。
或是闲坐茶室,品一杯茗,任茶香溢满屋,亦任时日缓缓淌过。
林语堂先生最爱的季节是秋天,尤其是初秋。因为那个时候,暄气初消,花月皎洁,天地间的风景,还未有懔烈萧瑟气态,而带着含苞待放的澄澈。
初秋,美在温和,不凌厉,它似乎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心声,有自己的沉淀。如诗人指尖的烟灰,带着熏熟的温香,更是暮色初升下江畔的徐徐晚风,吹来半冷半暖的风,温柔恬淡……初秋的馈赠,一切都是刚刚好。
秋天,万物澄明,人间气爽。看得更远,听得更微。正如郁达夫在北都的秋晨,泡一碗浓茶,在小院中闲坐,酩酊醒神,更能看见碧绿高远的云幕,听见青天白鸽的飞声。秋天的细腻,诗意,陡然间变得鲜明,深刻。
秋天怎少得了“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
桂花,并无十分姿色,暗淡轻黄,细碎的花朵儿藏在叶间,不分明。但那股馥郁的甜香,却飘散千里,好似从眼睛里滋长出的情意,说不清道不明,却令人心动不已。
就像昆明的秋日之美,揉碎了江南的温婉,北平的大气,一半山色,一半秋水,那是属于中国人才懂的诗意画意。
诗意,往往只是一种感觉,不可定义,感受真切。那是属于中国人才懂的浪漫,就像心上人的眼神,你瞧了,便懂了。
在电影《卡萨布兰卡》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世界上有那么多城市,城市里有那么多酒馆,而你偏偏走进我的。
走进昆明的秋天,便是这样一场偶然的相遇。我来过此,而后离开。也许会忘掉某些片段,也许留下一些遗憾,但有过的美好记忆和感觉,会一直留在心底里,等待着某时突然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