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官渡新闻 正文
官渡区东华路社区:党群携手共筑“五福”老年社区
昆明信息港    09-19 18:09:05

每年春节前,支付宝积“五福”的活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官渡区金马街道东华路社区,也有“五福”--“长寿福”“敬老福”“平安福”“和谐福”和“康宁福”,通过这“五福”,让我们看到的是社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东华路社区东华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面积0.21平方公里,在这个户籍居民9643人的社区里,老龄居民就有4015人,占比42%, 是个典型的无物业管理老年社区。

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参与、资源整合”, 着眼“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社区老人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实现生活环境适老化、老人照护专业化、营养膳食合理化、便民服务生活化、医养结合多样化、康乐活动多元化,让老龄居民“五福临门”。

1

打造“乐居窝”送来“长寿福” 

东华小区因建成年代久远,设施陈旧无物业管理,污排系统老化堵塞严重,私搭乱建、楼房漏水、卫生死角多等问题频发。从2008年开始,社区借势昆明城市公共空间改造,多渠道筹资2400万元,拆除临违建筑物面积1.4万平方米,释放公共空间48980平方米;建设主题公园1个、小游园5个,新增公共绿地2.1万平方米,绿地率从25%提高到35.3%;完成24.8万平方米的外墙面粉饰,打通小区“断头路”5条,在主要巷道彩绘文明敬老宣传画1222平方米,在152个单元安装楼道休息座椅让老年人“拐角遇到爱”。2021年,社区“两委”借助老旧小区改造,深入征询老龄居民人群的建议心声,对辖区115栋建筑、4336户、总建筑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的居住环境进行全面提升整治。历经十年蝶变旧貌换新颜, 过去的无人管理脏乱差变为新的花园小区,重塑老年人乐居环境,先后被评为昆明市“十佳环境卫生社区”、昆明市“百佳示范小区”。现在社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707人、百岁老人1人,成为远近闻名的“长寿社区”。

4

长情“三块三”镌刻“敬老福” 

2011年,社区成立“三块三”老年爱心食堂,为辖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四菜一汤、蔬菜新鲜、肉质合格、每餐3.3元的爱心餐。10年来,“三块三”的价格始终未变,老年爱心食堂为空巢老人以及一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累计服务158000人次。2021年,社区深度整合资源,把“三块三”爱心食堂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由原来的不足50平方米增加到近500平方米,提供多样化服务,进一步优化老年人就餐环境。为了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买菜难”、“修理难”等问题,社区充分征求老年居民意见,精心做好“家门口福利社”服务。设置3个“引摊入市”便民利民点,将一些走街串巷的商贩整合为蔬菜直销、家电修理、修锁配钥匙、衣物缝补等15家摊位,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员,将零散服务变为规范经营,将社区管理的“烦心事”变成为老人便利服务的“暖心事”。2019年,社区党委成立“先锋管家”,根据楼栋单元分布特点、老龄人口数量需求等实际情况,划分7个自治片区网格,组建90名楼栋长+党员志愿者的“1+X”服务队伍,让党员在加强老龄工作中守好主阵地、在开展志愿老年服务中当好排头兵。“先锋管家”还链接10家社会组织和“950先锋营”、“帮帮团”等志愿者队伍,为老人提供门禁系统维修、化粪池疏通、楼道灯维护、消防设施检查等服务,为失能老人义务剪发、送餐和开展心理慰藉服务。社区联合辖区10家公共单位在每年共同开展“敬老月”活动;将260名在职党员编入“先锋管家”网格,联楼栋、领任务,在为老服务中点对点”、“面对面”,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攻坚克难的“战斗员”、工作落实的“监督员”;深入开展“最美家庭”、“敬老家庭”评比,让“敬老爱老助老”成为辖区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

3

社区“微法庭”守护“平安福”

社区借鉴枫桥经验,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融洽邻里关系,开展“民法进社区”,为老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切实做好权益维护。2020年,社区联合街道法庭成立云南省第一家“微法庭”,实现一般矛盾社区“和事佬调解室”自己调、“好邻居议事厅”大家调,对争议较大和较复杂的矛盾纠纷安排“一屏一线一终端”“微法庭”专家调解,让老人少跑路,成立以来维护老人权益10起,涉及金额20余万元。2021年,社区借助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新建改造13个公共单车棚、安装智能门禁系统260个,新装电子监控222个,在6个居民小区加安68个微型消防站,为3户失能老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住得舒心、安全放心。

6

热心“奶奶队”引领“和谐福” 

社区将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机制,融入社会治理之中,并与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让老人共商社区事务、共享社区资源。组织热心公益活动的90名退休老人成立“东华奶奶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网格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处理邻里纠纷,调解家庭矛盾,开展疫情防控,参与创文活动,实现价值收获快乐,用实际行动诠释最美“夕阳红”。在疫情防控期间,“奶奶队”主动参与小区6个交通路口疫情防控点值守, 深入院坝、楼栋摸排8000余人,切实筑起疫情防控屏障。社区组织老人成立5个“好邻居议事厅”,积极参与“四议两公开”、社区听证会、公共单位联席会、“先锋小组”月例会等活动,对老旧小区改造、公共道路停车、社区居民公约制定、便民服务点引摊入市、院坝单元环境卫生管理等28项社区治理重大问题进行探讨审议,把协商民主延伸到楼栋单元,获得为老服务“最大公约数”,在和谐社区营建上实现和合与共、荣融与共、美美与共。

5

医养“大课堂"共育“康宁福” 

社区整合延安医院、卫生服务中心等周边医疗机构资源,每月定期开展健康咨询活动,每年免费为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1次;社区“三块三”老年爱心食堂结对卫生服务中心,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就餐老人按照不同季节时段定期推出“膳食营养餐”;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引进万福园、知青老年公寓2家社会养老机构,满足不同层次养老需求。加强社区老年学校建设,挑选有特长的社区退休党员、邀请公益组织和医疗机构专家,为社区老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免费义诊、技艺交流、文化娱乐、智能家用电器使用和手机智能系统操作培训等活动,给老年人幸福生活再“加码”。社区借助科技智慧“养老”,利用人口普查、高龄老人补贴发放等时机,建立老龄工作电子档案资料,对老龄人员信息分类整理,确保独居、空巢、失能(含失智)、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家庭人底数清、情况明,实行动态管理。通过社区公众号、微博等综合服务平台及时发送国家政策和活动信息,及时对接市、区养老信息平台,有效供给“医养”服务需求信息。将老年居民自发成立的13支文体队伍整合成社区“文娱队”,组织小区老年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做到每天广场有活动,重大节日、特定时期有演出,营造欢欣愉悦的生活环境。(昆明信息港 通讯员栗莉)

编辑:龙泉积    责任编辑:龙泉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