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虹——2022昆明城市诗歌节”重磅研讨会在大象好在世博店紧锣密鼓展开,围绕“昆明,给了诗歌什么?”主题,于坚、李元胜、雷平阳等著名诗人领衔的10余位嘉宾分享了眼中的城市与诗歌,引领与会观众打量自己所在的时空地标与脚下的大地。
“昆明这个城市是非常另类的。”诗人于坚幽默开场。谈起昆明,于坚话锋一转,他认为,昆明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城市。“我的《尚义街6号》就产生在昆明,还有昆明有很多喜欢艺术的人,你走在街上经常听得见弹吉他的、拉小提琴的、吹笛子的,昆明有一种很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 ”
从重庆来参会的诗人李元胜表示,他参加过的诗歌节很多,但连续以城市与诗歌为主题的,只在昆明看到。 “我们关注的不应该只是诗歌的繁荣或者是诗歌界的繁荣,而应该关注在西南这些城市群进化过程中,诗歌和诗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李元胜说道。
“中国诗歌版图,如果把云南诗歌拿掉,一定会失衡。近几十年,云南诗人对中国诗歌做出独特的贡献。”诗人人邻表达了他对诗歌与城市的理解。
我们怎么样在这个城市里发掘出诗意?诗歌究竟怎样抓住城市人的生存境况核心?研讨会上,雷平阳、人邻、陈家琪、王凌云、铁柔、马丙丽等嘉宾依次登台分享了自身对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与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一场诗歌的盛宴,一场观念的大碰撞,掀开了城市的另一面,也掀开诗歌的另外一面。研讨会最后,与会诗人们纷纷表示,“昆明是一个自由、开放、包容、多元、丰富的城市,也许这也是现代诗歌美学和世界文学一种追求的趋势:开放、立体、含混,多维。置身其中,一定会有新的启迪和认识!”
来源:掌上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