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通讯员邬艳芳 苏文忠 “从1993年至今,我每年都参加官渡区举办的民间绘画培训班,每一次都收获满满,自己也从起初的绘画爱好者,成长为一名官渡区民间绘画传承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将通过这个特殊的身份,向广大青少年讲授民间绘画知识,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民间绘画爱好者”。2月18日,参加完官渡区非遗中心举办的第32期民间绘画创作培训班结业典礼后,官渡区民间绘画传承人杨晶华激动地和记者说。
据了解,官渡区第32期民间绘画创作培训班于去年11月中旬开展以来,以“集中培训、现场写生、专家授课、学术研讨、画乡交流、作品评奖”等线上+线下的方式,对来自辖区的25名骨干画家和民间绘画爱好者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参训画家涵盖了农民、教师、自由职业者等行业,最年长的81岁,最小的20多岁。在整个参训过程中,大家纷纷用手中的彩笔,通过各自的视角和手法,以田园、生产、劳作、抗疫等为记忆,创作了一幅幅构思新颖、构图别致,且散发着乡土气息的民间绘画作品,展示了官渡区经济社会建设的新风貌、新变化、新成就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的喜好与欢乐,倾诉了作者的理想和希望。
“这幅作品,构图比例不是很恰当,色彩可再鲜明点、运笔可再多元化一些、手法要统一……”在当天的结业典礼作品点评会上,来自云南省民间绘画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主题、构图、寓意、色彩运用等民间绘画维度,对此次培训班中精选出来的30余幅画作进行点评。专家学者表示,此次培训班上创作的作品,大部分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运色大胆,线条粗犷,画面饱满,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但对作品中表现得不太专业和成熟的地方,专家学者也不留情面,提出权威和善意的点评。
“通过培训班的举办,大家切磋了技艺、交流了经验,达到了相互学习进步的目的。”官渡区非遗保护中心研究馆员王刚表示,下一步,将对评选出来的作品颁发收藏证,征得作者同意后,将永久在官渡区非遗中心二楼展厅展出,并按相关规定,兑现作品创作扶持奖励。
“30多年的坚持、30多年的坚守,见证的是官渡区像王刚一样,执着地为全区民间绘画事业默默耕耘、默默奉献的一批爱好者的初心和使命。官渡民间绘画吸纳融汇了彝、白等多民族文化的遗韵,再现官渡人的生活场景、民俗风情、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凸显鲜明的地方特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审美享受,是官渡文化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希望大家不断创新,尝试在油画、版画等领域,也培养更多的爱好者和传承人,让官渡区民间绘画这张闪亮的名片更加光彩夺目。”云南省文化馆研究馆员赵耀鑫说。
据了解,自1989年至今,官渡区文化和旅游局坚持每年举办民间绘画培训班,今年已是第32期,是全省举办民间绘画创作培训班最多的画乡。32年来的坚持,培养乡土民间画家500余人次,官渡民间绘画艺术之乡现有陆桂明、李水仙、杨晶华、莫晖、张学勤等骨干作者30余名。全区共有500余件民间绘画优秀作品在全国、省、市展出和获奖并辑入作品集,60余件作品在美国、澳大利亚、捷克等国家交流展出。
目前,全区已建立1个省级美术示范基地,1家市级民间绘画博物馆、3个区级民间绘画创作基地。省市区示范点、博物馆和创作基地的建立,为官渡区现代民间绘画艺术之乡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官渡画乡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国家文化部、省市文化部门的充分肯定,官渡区民间绘画于2000年、2008年、2011年、2014年连续四次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是全省唯一获“四连冠”殊荣的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