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通讯员邬艳芳 苏文忠 10月19日,记者从官渡区召开的“官渡区人民医院体质与治未病大数据研究中心”推进会上了解到,官渡区人民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合作的“官渡区人民医院体质与治未病大数据研究中心”建设进展顺利。该中心预计明年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为全区培养治未病专业人才、医防融合创新、打造国家“治未病”健康工程云南示范基地,让辖区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北京优质医疗服务发挥积极作用。
据介绍,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发挥中医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推动中医药更好服务云南省“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助力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官渡区人民医院与王琦院士牵头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深度合作,邀请王琦院士团队的核心人员建设“官渡区人民医院体质与治未病大数据研究中心”。该中心重点围绕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与数据应用;为患者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智慧治未病服务;开展中医体质学说临床大数据应用研究;培养治未病人才,传承创新传播治未病文化;挖掘、整理、发展云南特色民族医药等工作进行研究。
“当前,人类疾病谱已从以急性传染性疾病为主过渡为以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心理、社会和环境导致的慢性病为主,慢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到总死亡人数的 80%左右。”在当天的推进会上,官渡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邓昌说,现代医学现正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贯穿疾病各个阶段的防病治病理念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接受。该中心的建设,将为官渡区在引入省外优质资源和医防融合方面再创新的“官渡模式”,让辖区内群众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建设健康数据管理中心,未来建设成为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发展模式,满足官渡区高质量健康建设发展需求。
“该中心的建设,一定要把数据安全和法律支撑等核心问题考虑周全”“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采集数据时,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如何让数据发挥最大价值?”当天推进会上,与会人员实地现场参观了“官渡区人民医院体质与治未病大数据研究中心”后,围绕该中心在建设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注意事项进行座谈交流。思想的碰撞、技术的交流,为该中心今后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极具操作性、可行性的建设和意见。
同时,在推进会上,官渡区人民医院与厦门市九体医学与治未病大数据研究院还就相关合作意向进行签约。
市政府大健康发展管理办、市卫健委、海南省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厦门市九体医学与治未病大数据研究院、北京王琦医学研究院及官渡区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参加推进会。
新闻链接:
官渡区人民医院始建于1958年,为国家二级甲等非营利性综合医院。实际开放床位305张,现有职工787人,年门诊量35万人次、年住院患者1.7万人次。官渡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作为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的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按三级综合医院设计,总用地面积为131.04亩,总建筑面积19.832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数为800床,开放床位数可扩展到1200床,项目主要建筑物有8幢,估算总投资为15.63亿元。目前主体结构已封顶,计划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