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连续四年,昆明被评选为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十大向往之城”!城市千面,总有一面,藏着你的爱与热情,9月28日,第二期昆明城市IP网络推荐官征集活动启动,面向全社会征集热爱昆明、了解昆明的社会名人、大V、网络达人,推介自己的家乡,展示昆明的“美貌”和“才华”,在网络空间凝聚起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通过征集平台,一位位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人物参与其中,即日起,掌上春城将与“推荐官”们对话,倾听他们与昆明共同发展,如何让更多人爱上昆明的美好故事。
记者见到关保昌,70岁的他依旧精神十足,穿着老旧的迷彩服,奔走在山间坡道,忙碌着新项目的建设。20多年前从省外定居昆明,他没有选择繁华的市区,而是在金殿后山里扎根,这一扎就将近20年。从单纯农家乐到锡伯族文化园、红色党建基地……这位“锡伯龙”当家人在山沟里当起了快乐的“农民”,致力于昆明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
记者:您2002年来到昆明生活,这20年里您被昆明的哪些方面所吸引?
关保昌:在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研究学习中,我了解到清朝曾有1000名锡伯族骑兵千里奔袭到云南边境与缅甸侵略军英勇作战,所以对于云南就有着美好的憧憬。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昆明,感受到这里人们热情直爽,气候冷暖怡人,当时我又在寻访锡伯族南征足迹的工作中发现,当年锡伯族的骑兵极有可能曾在金殿这里驻扎过。昆明吸引我的,还有十分丰富的红色文化,比如红军长征途中,两次经过昆明,在崇山峻岭间突破天险、巧渡金沙江等精彩的故事。
记者:为什么您在开办特色农家乐后,还会投身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中?
关保昌:我从小就听着学习雷锋精神的故事长大,英雄的精神就深深影响着自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心不能散了、褪色了,自己还要为社会、为今后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得知我的想法,家里爱人和女儿都很支持,于是就从2018年开始,我用所有积蓄,把以餐饮、娱乐为主的锡伯龙生态园建成以红色文化传承和教育为主题的锡伯龙红色文化庄园。
记者:为发展昆明的红色旅游文化,您做了哪些努力?
关保昌:在庄园里,我结合了红军长征过云南“红军佯攻昆明城,调虎离山渡金沙”的事迹,和人们耳熟能详的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和焦裕禄、杨善洲等先进模范人物,用雕塑的形式将这些人和事做成了具体的景致,以肃穆、庄重的氛围,再现着那一个个英雄的场景与往事。再结合红色文化展厅,每一个前来庄园参观的人,都能通过游走和观看,感受学习红色文化。
记者:对于庄园的未来发展您有什么计划吗?
关保昌:来我这里的主要以团队群体居多,有来参观调研的,有来团建活动的。但我认为,红色爱国教育,更重要的要从孩子开始抓起,于是在今年初,我就着手在庄园建设红孩子乐园,把红军长征精神融入其中,通过“爬雪山”“过草地”这样的项目,再用类似剧本杀这样的游玩形式,让青少年和孩子们在游玩中不知不觉成长。红孩子乐园目前还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元旦可以完成。
记者:如何让更多网民了解并传承昆明的红色基因,您是怎么做的?
关保昌:别看我年纪大,但我还是很与时俱进的,微信、微博、抖音我都玩。微信我有十多个群,每个群基本都是500人的满群状态,平时,我也会自己拍摄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宣扬红色精神。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来庄园参观学习,了解昆明的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这里,了解昆明的红色文化,除了饱一顿美味的烤羊肉,更能饱餐一顿精神的食粮。”这是关保昌一直告诉记者的话。如今,古稀之年的关保昌彻底爱上了昆明,在山沟里埋头研究琢磨,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关注由中共昆明市委网信办主办,昆明新媒体协会承办的第二期昆明城市IP网络推荐官征集活动吧,更多“推荐官”精彩故事,不容错过,喜欢昆明理由,又多了!
掌上春城记者:刘东辉
责编:李冬雨
编审:周晓雪
终审:周健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