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晋宁区中等专业学校获悉,晋宁辖区内特有的非遗文化挝乐引入校园后,如今已经生根发芽,该校学生李佳贤经过专业教师的教导,已成为这项非遗文化的传承者。
李佳贤家住晋宁区夕阳彝族乡鲁企祖村。从小她就听爷爷奶奶谈及挝乐,老一辈人干完农活回来,累了就会聚在一起挝乐。
如今,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很少有人再提及挝乐了。李佳贤对于挝乐的记忆也渐渐淡了,没曾想到,学校帮她重拾了这份记忆,并让她成了挝乐传承者之一。
“挝乐喽!嗨罗嗨……”伴随着《挝乐调》,一群学生在操场上练习挝乐的各种动作。这也让李佳贤了解了什么是挝乐。
挝乐也称跳乐,是流传在晋宁区双河、夕阳、宝峰、二街、六街等地彝族聚居区的民族民间舞蹈。舞蹈伴随着弦子(月琴)、三弦、树叶等乐器的节奏,拍着手变化着脚步,围成圈踏地而跳,舞蹈大多以反映生活、生产及情绪情感交流为主。2006年,挝乐被列入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9年,晋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对挝乐的音乐、动作等大量素材进行了收集。随后,研究人员从收集的素材中挑选了部分动作元素,结合学生广播体操的动作,对其进行改编和创新,并邀请音乐家创作了《挝乐调》,为动作配乐,使挝乐便于在校园里传播,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如今,晋宁区中等专业学校是全区首家传承挝乐的学校。随后,这项非遗文化还将走进晋宁区双河民族小学、六街小学等学校。
目前,晋宁区中等专业学校准备利用课间操,向全校推广挝乐。经过挑选,已有200名余名学生成为传承挝乐的骨干队员。
校长李志坚介绍,如何实践探索五育并举?非遗文化进校园是一个很好的举措。通过学习挝乐、秧佬鼓等非遗项目,既能丰富课间操、锻炼师生身体素质和传承非遗民族舞蹈,形成独特地方非遗特色课,又能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更好地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