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报道 正文
快来看!云南这三个案例拟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
云南网(ID:yunnancn)    11-24 15:10:18

近日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

《关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名单的公示》

其中

云南三个案例拟入选

分别是

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

以民间文化艺术促发展 谱写乡村振兴华章

临沧市镇康县:

“五个一批”推进“阿数瑟”的传承与发展

楚雄州牟定县:

彝族左脚舞成为了老百姓的舞蹈

云南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

是文化多样性最为典型的省份

此次云南三个案例拟入选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

更显现出

云南多姿多彩

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

云南这三个拟入选的典型案例

有什么亮点?

快跟随小编

来一场文化艺术的奇妙旅程

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

以民间文化艺术促发展 谱写乡村振兴华章

2021年,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以“拉祜族摆舞”作为申报项目,获评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摆舞,主要流行于普洱市澜沧县东朗、酒井、糯福、东回等乡镇,因这些地方接近傣族聚居区,受傣族文化影响较深,在舞蹈和伴奏乐器上吸收了傣族艺术的许多元素。拉祜族人民以摆舞来表达对超脱自然束缚的理想境地的追求,庆贺丰收和祈望来年平安幸福,企盼人间平等、友善、团结。

李娜倮在教孩子们弹吉他 沈浩 摄

除了“拉祜族摆舞”,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音乐更成为了老达保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就是为了观看村里独具拉祜风情的原生态歌舞实景演出。

2005年,土生土长的拉祜族歌手李娜倮带领能唱会跳的村民开始了“闯央视”之路,许多观众通过节目认识了她们,也认识了老达保和拉祜族。李娜倮没想到,从前农闲时候唱的歌、跳的舞,如今成为稳定的收入渠道,她也从一个爱唱歌的拉祜族姑娘成长为澜沧县酒井乡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老达保村民也在唱唱跳跳中实现了增收脱贫。

临沧市镇康县

“五个一批”推进“阿数瑟”的传承与发展

千人“阿数瑟”表演 李建军 摄

遥远古朴的韵律,悠长婉转的唱腔。在临沧市镇康县有一种特殊的地方传统民间音乐形式,每逢节庆时分,或是当地婚丧、嫁娶和休闲生活等活动,人们都会围成一圈,对歌起舞。这种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就是在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阿数瑟”。

图片图源: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

相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来到滇西南镇康,驻守“罗细瑟”寨,诸葛亮让兵士夜间手持火把在楼台上围圈唱歌跳舞,并高喊着“阿数瑟呢瞧着,罗细瑟呢甩着”,迷惑比自己兵力强大的敌军。“阿数瑟瞧着,罗细瑟甩着”,这两句词缀一般都会出现在对唱中,因此当地人习惯把“打歌”“唱调子”等歌舞形式,统称为“阿数瑟”。

“阿数瑟”的歌词内容包罗万象,涵盖农耕劳作、情感娱乐以及家常生活等各个方面,演唱者们会根据场合与情境即兴创作,一边弹奏三弦,一边配合独特的舞步唱跳。历史、生活故事、自然科学、民族文化、生活习惯等是人们信手拈来的传唱内容。

楚雄州牟定县

彝族左脚舞成为了老百姓的舞蹈

音乐一响,云南人的左脚就按捺不住了,不会跳?不存在的,拉起手,抬起脚,你就融入了。在学校,在街头,听着调子围个圈,“弦子一响脚板痒”“跳脚跳到月亮落”。

“左脚舞”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彝族的代表性舞种,传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地流传着“会走路就会跳左脚舞,会说话就会唱左脚调”“阿哥跳穿千层底,阿妹跳破绣花鞋”的生动描绘。彝族“左脚舞”由歌、舞、乐三个部分组成,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各具特色,且歌舞乐通俗易懂,热情奔放。每逢彝家吉庆礼仪、喜事婚宴、传统节日、农闲时节,彝家人便会相聚在一起,少则数十人,多则成百上千人,弹起龙头弦子,唱起左脚调,或是拉起圆圈,或是围着篝火起舞。

近年来,随着云南省人民政府把牟定县命名为“彝族左脚舞之乡”;国务院把牟定彝族左脚舞收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牟定县“万人左脚舞”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组织举办“左脚舞文化节”……彝族“左脚舞”的声誉已经逐渐走出楚雄,正向全国和世界展示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情和魅力。

历史长河

孕育璀璨文化

文化艺术在乡土大地

闪耀着光芒

来源:云南网(ID:yunnancn)

责编:黄璐

编审:周晓雪

终审:周健军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