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通讯员文蓉玉 官渡街道艺术家园社区成立于2017年,位于宝丰半岛、环湖东路北侧,辖区面积0.69平方公里,管理服务3个居民小区,共有77幢单元楼、235个单元、住户3515户,服务对象以商品房业主、艺术家为主,属于新型城市社区。
近年来,社区党总支不断深入推进“春城先锋·环湖路党建示范带”建设,坚持“一核多维,共建共享”的理念,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逐步构建大党建格局,强化法治、统战建设,汇聚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彰显民族、文化、艺术特色,创建了党建联动、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1+2+3+N”党建模式,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完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畅通联系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让居民需求“上得来”、社区服务“下得去”,增进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居民满意度。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做实大党建,把治理主体“聚起来”。
艺术家园社区党总支牢固树立“党组织就是最大资源,党建就是最好平台”的理念,高效统筹辖区党建资源,补齐基层治理短板。建好社区“大党委”,吸纳更多资源注入社区。社区通过吸纳了辖区官渡区委政策研究室、云南艺术家园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公交三公司十六车队、中交路建(昆明)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为艺术家园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社区通过抓实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将需求清单分为“惠民事项、志愿服务事项、产业发展项目、社会治安项目、疫情防控事项、文明创建事项、化解矛盾纠纷、提升人居环境”等八类,更加精准地形成项目清单。社区党总支坚持每月召开1次联席会议,有效解决了武警边防小区健身设施破损严重、帮助病重的艺术家筹集医疗费等民生实事。管好居民区党支部,延伸更多服务触角到社区。社区根据网格划分,成立了3个居民区党支部,并选派了党员骨干及有威信的居民担任居民区党支部委员、楼栋长,最大程度实现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形成了“社区党组织+居民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四级联动体制,坚持每月召开联席会议,统筹推动居民小区各项综合管理工作。同时,定期组织居民、楼栋长在和谐议事亭开展网格联席会、居民议事协商会,动态监测各个网格的情况,通过党员设岗定责的方式,设立党员中心户5名,逐步构建了“社区党组织—居民区党支部—党员楼栋长”三级组织架构,并聘请了3名退休老党员担任党建指导员,引导居民区党员走出“小家”融入“大家”。用好在职党员,搭建更多交流桥梁到社区。社区内艺术家聚集,这是社区不可多得的资源,为充分调动艺术家党员的先锋作用,党总支多次组织开展名家书画鉴赏、党员书法家送春联等活动,带动更多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社区通过梳理服务清单、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设置了文化传播岗、滇池保护岗、疫情防控岗、邻里互助岗、法律咨询岗等,进一步发挥社区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共有314名在职党员报到,开展了4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
建强2个平台,做实“大治理”,让服务资源“动起来”。
艺术家园社区党总支坚持优化组织设置,织密组织网格,开启全民参与治理的模式。整合治理资源,建强服务平台。社区结合网格化管理,将服务阵地延伸至网格,把全科社工下沉到网格,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提供多元化的贴心服务,如为更好地丰富辖区居民的精神业余生活、全面解决更多居民出行难的问题,社区通过大党委成员单位公交三公司十六车队开通“便民服务专车”,此外,居民还可以通过15分钟服务圈、一部手机办事通、金钟罩等服务平台就可以办理相关事项,同时还在社区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定期组织开展“法律进社区”等宣传、培训活动,定期邀请云南典传律师事务所驻社区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居民有疑问的可以来现场咨询,有矛盾可以到现场调解,有案件也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引领居民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建强团结平台。社区共有民主党派人士60余人,侨胞侨属30余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80余人。为积极探索做好社区统战工作的新途径,推动统战工作更好地服务基层、贴近居民,发挥基层协商民主议事委员会议事制度在社区治理的优势,先后成立了艺术家园社区 “统战工作站”、官渡街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暨官渡区艺术专联会等,多次到富源、禄劝、永胜等开展“艺术家美丽乡村行”“艺术走基层”公益活动、拍卖艺术品为当地学校筹款等活动10余场,帮助偏远地区发展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为乡村振兴做出积极的贡献,真正起到了以党建带统战、统战促党建、党建与统战共融互促的工作格局。
建好3个家,做实“大统筹”,让社区民心“暖起来”。
民族团结之家。艺术家园社区有150余名少数民族同胞,占社区总人口数的3%,涵盖藏族、回族、苗族、哈尼族、白族等16个少数民族。社区以少数民族文化活动为载体,依托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了民族、民俗展示会、昆明庙会、“泼水狂欢 幸福一生”“共筑中国梦火把节大型篝火晚会”“民族广场舞大赛”等民族文化活动100余场,辐射居民5万余人次,打造少数民族团结之家,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结合起来,通过党建引领,强化对各族群众的精准服务,促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紧密团结在社区党组织周围。文化艺术之家。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建立社区文艺队、老年协会和文化沟通协会,并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活动,定期举办书画、陶艺、科普等培训班,在提升党员群众艺术、文化素养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各项活动和治理中来;同时,社区还结合实际,制定了全年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计划,定期举办官渡街道文化艺术节、古韵官渡交响音乐会、优秀电影放映周等,增加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广泛性、普遍性, 增强了辖区居民的社群意识,真正把艺术家园社区打造成为一个具有文化艺术氛围的“大家庭”。艺术交流之家。社区结合辖区居住着多名艺术家的实际,如何联系服务好艺术家、发掘文化艺术资源、引导艺术家参与社区建设一直是社区研究的主题。社区先后成立了艺术家沟通协会、艺术家大师专委会,积极帮助入驻园区的艺术家设置书画工作室、设立“媒体之家”。定期组织艺术家交流,听取艺术家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联合艺术家开展书法、雕塑、美术展等活动。如著名的紫陶大师马行云、书法家刘宗新等就多次在寒暑假义务举办亲子陶艺、书法培训活动,让普通居民有机会与大师近距离接触、面对面学习,让社区艺术特色逐渐凸显,不仅服务了本地的居民,也吸引了北京、上海、安徽等地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到此交流学习。这样的“你来我往”使艺术家们积极参与到社区艺术建设中来,让社区居民成为艺术活动的参与者、受益者,真正体现了“艺术无涯,家园天下”。
多元主体融入,做实“大服务”,让社区管理细起来。
艺术家园社区按照“党建带动群建,群建服务党建”的工作思路,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搭建社区党组织、群团组织、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1+1+2+8+X”的工作框架,形成以党建一核为引领、一个三社联动工作站为载体,社区项目和社区协商民主两套程序为依据,打造妇女之家、儿童之家、青年之家、职工之家、银发之家、民族团结家园、社区人才培育微家和文化传承微家的八个服务体系,X个居民自组织和微公益项目为特色的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社区融合+社区发动+社区自治”的服务模式已经形成。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统筹推进社区全面协调发展,打造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居民幸福的宜居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