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即时新闻 正文
镇雄县以“协商在基层”助推民族团结进步
云南日报    01-30 11:27:32

近年来,昭通市镇雄县政协聚焦民生关切,在完善机制、搭建平台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坚持“三个原则”、落实“三个机制”、搭建“两个阵地”,推进“协商在基层”进乡村、入社区、到群众生产生活的田间地头,打通政协协商有效衔接基层协商的“最后一公里”,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凝聚共识、注入力量。

该县政协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穿协商议事全过程,协商议题提前提交同级党委,协商结果报备同级党委;坚持协商为民,以人民为中心,确保协商成果有效保障各族群众利益,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坚持性质定位,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做好搭建平台、建立机制等工作,尽责不越位,做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去年,镇雄县政协组织开展了“板桥村千亩辣椒种植协商会”等10余场次协商活动,群策群力发展产业,推心置腹化解矛盾纠纷。

建立委员“全员入委”工作机制,将全县300余名政协委员全部安排进入县政协7个专委,由专委直接联系管理委员,奠定“协商在基层”工作基础;建立委员“全员到村(社区)”联系基层群众工作机制,将全县所有政协委员按每个村(社区)1至2名委员全部安排联系全县262个村(社区),组建262个村(社区)委员履职组,由乡镇(街道)委员履职组指导管理;建立主席会议成员联系专委、专委联系乡镇(街道)委员履职组的工作机制,主席会议成员对应联系其分管专委,专委联系指导乡镇(街道)履职组,推进“协商在基层”工作。

采取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模式,打造乡镇(街道)委员履职组、村(社区)委员履职组“委员工作室”。以“1+1+N”方式确定协商人员,第一个“1”即基层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第二个“1”即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N”包括利益相关方的群众代表和党政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代表等。

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委员工作室”加挂“协商在基层”议事室,同时,根据协商议题需要,灵活在田间地头、村(居)民院坝、互联网等开展协商。

“协商在基层”工作在镇雄的积极探索和有力推进,有效拓宽了基层政协协商平台,使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协离我们很近,委员就在身边”,为基层社会治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政协力量。(云南日报记者 谢毅 通讯员 刘建东)

编辑:李涛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