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官渡区小板桥街道以“党建促发展、党建保民生、党建构和谐”的党建工作思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其中羊甫社区通过推出法律服务机制“家庭法律服务”顾问助推基层治理法治建设,结合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基层协商民主机制和以人民调解工作为依托构建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等,多元化综合进行基层社会法治治理,切实增强辖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社区社会治理法治水平。
推出个性化法律服务“暖民”机制
“法律保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居民签约家庭法律顾问后,家庭法律顾问所服务的居民在面临诉讼或仲裁需要律师代理时,若符合国家法律援助条件,但由于证明材料缺失等客观原因无法享受国家法律援助的,律师服务团队经审查、确认后,将为其提供“1元代理”服务,即委托律师代理其参与诉讼或仲裁仅需1元。切实保障羊甫社区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在诉讼或仲裁中获得法律帮助的权利,增强社区为民服务的能力。
因地制宜,实现法律顾问的“灵活服务”。法律顾问每日到社区工作,现场提供法律意见,解答群众疑问,化解矛盾纠纷。平时群众有法律问题可随时拨打法律顾问电话进行咨询,家庭法律顾问服务除提供深度法律咨询外,还负责帮助居民起草诉状、合同、遗嘱等法律文书、协助居民前往法院立案等实体性服务工作,年内为辖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文书代写、协助立案等法律服务56人次。同时羊甫社区建立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站,该服务站配置专职律师2名、社区调解委员会委员2名共同为辖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律师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普法宣传累计5次;服务律师在社区市场赶集日开展免费法律咨询服务3次,累计接待咨询群众22人次。
如今,随着“羊甫郭家小村陈旗营”片区城市更新改造工作的启动,居民们婚姻家庭财产纠纷、房屋继承、遗产分割、大额债权债务、劳动纠纷等矛盾纠纷问题快速上升,会让许多人焦头烂额、措手不及,社区居民对法律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有了家庭法律顾问入户,遇到这些法律问题时,给律师打一个电话或发一封邮件,或许就能避免陷入纠纷或诉讼的泥潭,社区居民既放心又省心。社区家庭法律顾问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法律需求,解决社区居民日常法律纠纷,给予社区居民及时、专业、高效的法律帮助,尽可能避免社区居民陷入法律风险和法律陷阱,从根本上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要是无法避免走诉讼程序,律师会给出许多建议,提醒社区居民收集或保存关键的证据,为诉讼做准备。截至目前1680余户(占社区总户数的85%)居民签订了协议书,通过律师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不断解决好社区居民日常法律纠纷问题,不断提升社区的社会基层治理法治水平。
建立社区“两委”联系群众工作机制
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任双组长的社区“两委”联系群众工作组,将社区“两委”成员安排到居民小组网格中,确保每个居民小组至少有一名“两委”成员督导工作,固定每周三到小组开展工作,听取辖区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及时了解群众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社区历史遗留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社区“两委”联系群众工作小组深入小组及群众中倾听、征求群众意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分析和研判,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制定社区办事清单,办结结果及时反馈给反映人;社区层面处理不了的问题,社区将逐级上报街道协调有关部门跟进处理。
推行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羊甫社区将党建引领融合到网格化管理中,实现社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社区划分为17个网格(其中,含居民小区2个、学校和公共单位8个),网格长17人,网格员17人,管理户数2212户,管理人口近30000人(含常住人口)。每个网格由李俊荣等社区“两委”成员、李文兴等各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尚健刚等支部委员担任网格长,网格员由支部党员、居民小组工作人员担任,负责收集网格内辖区群众心系的热点难点、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定期召开网格队伍会议,把事项解决在网格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此外,为全面推进“雪亮工程”、“两区一村”建设工作,在辖区主要干道路口、商业中心和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共安装人脸识别摄像监控15个,同时在辖区安装了300余个监控探头,覆盖率达95%以上,并由专人轮班进行24小时值班,做到辖区范围全覆盖无死角。使辖区的案发率三年来直线下降,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完善基层协商民主机制
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基层协商中的领导作用,完善社区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建立健全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在基层协商中的领导作用。拟在羊甫社区成立社区协商议事会,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协商议事会主任,社区“两委”成员及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党员代表、居民代表、辖区企业单位代表等为协商议事会成员,具体负责社区协商民主议事工作,根据工作将邀请辖区“两代表一委员”参加。协商议事内容聚焦社区当前群众关心关切的社会治理事项,议事范围围绕群众关心的基层公共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社会综合治理等问题。议事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会议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召集、主持。协商议事程序按照会前征集议题、会议研究讨论、会后形成意见推进落实。经议事会会议议定的事项,由专人进行规范记录、形成决议,并由社区、小组责任人及时抓好执行落实。
构建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由社区居委会主任任调解委员会主任、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任调解委员会委员。调委会各委员职责分工明确,社区“两委”定期听取调委会的工作汇报,广泛深入地开展好辖区人民调解工作。调委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小事矛盾纠纷调解不出社区,大事矛盾纠纷化解不出街道,将矛盾处理在基层”的工作目标,认真开展辖区居民民间纠纷的排查和调解工作,确保片区征地拆迁工作有序推进。调解结束后,调委会出具调解协议,并由专人建立调解工作台账。对于涉及比较复杂、棘手的居民矛盾纠纷或法律问题,社区调解委员会邀请律师全程参与把控,真正做到将矛盾处理在基层。
义路居民组自2020年9月15日启动拆迁工作以来,社区调解委员会累计调解拆迁过程中的村民矛盾纠纷200余起,其中2021年上半年调解80起,为拆迁工作创造稳定的环境。年内调解社区居民矛盾纠纷17件,调解成功9件。对于涉及比较复杂、棘手的居民矛盾纠纷或法律问题,社区调解委员会邀请律师全程参与把控,律师参与社区调解工作累计19次,真正做到将矛盾处理在基层。在调委会的积极排查和调解下,年内社区无违法上访、无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情况,有效地促进社区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