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碗瓢盆,水壶水缸有坏的拿来修啰……”在老一辈人的印象中,补锅匠挑着箱式小柜的担子在村寨巷子里吆喝着,谁家要是有打破的碗碟,都会找锔瓷匠人修补好。
近年来,锔瓷技艺逐渐成了人们修复记忆的载体,许多人为了留住物件上残存的情怀,会寻求锔瓷艺人的帮助修补好破损的器物,由此,守护人们的记忆情怀也成了当下锔瓷艺人们的潜在使命。
付忠华便是破损器物修复的守护者,他也是家中锔瓷手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家中父辈是挑着担从南京一路行至玉溪易门落脚的锔瓷手艺人。”付忠华如是说,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下,他对锔瓷有一定的感悟。
清晨的昆明,天微微亮,风中还有些许寒意,付忠华已来到瑞鼎轩锔匠坊,付忠华的工作室设在小区内,安静、舒适。走进锔匠坊,便被室内古色古香的陈设所吸引,当注意力还停留在琳琅满目的锔瓷作品上,一下子就被“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拉到一个角落。
寻着着声音往里走,便能看到付忠华地操作台,密密麻麻的工具整整齐齐地悬挂在墙上,操作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铜器、瓷器以及锔瓷需要用到的原材料,经手付忠华的每一件作品都在这间小屋子的叮叮当当声中诞生。
此时,付忠华正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眉头紧锁的思考着如何修缮好眼前的器物。
在付忠华的印象中,修缮过一件较为独特的器物。“我的一位好友曾请我修缮了一个瓷杯,那是他父母的定情信物”。付忠华说,朋友捧着摔坏的杯子找到请一定帮忙修缮完善。原来,瓷杯是其父母20世纪50年代结婚时的定情信物。
在了解了杯子背后的故事后,付忠华特地以朋友母亲喜爱的玉兰花进行锔补。“前年他的母亲走了,他跟我说每次想念母亲的时候,就会拿出杯子看,一看就流泪,因为他母亲特别喜欢那个杯子。”付忠华沉思一会说道。
19岁的付忠华为了生计,曾开办过五金加工厂、翡翠雕刻店、家具厂、手工制作等行当,做起了老板,但他一直没放弃对锔瓷技艺的练习,2000年左右,付忠华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又重拾了锔瓷这门手艺。
思考如何对锔瓷技艺进行创新?付忠华借助云南的玉石、玛瑙等资源,开始筹划做出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锔瓷流派。
在此期间,付忠华曾赴深圳学习金缮锔瓷技艺,前往日本考察学习大漆金缮技艺。他在锔瓷与玉雕的结合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创新采用高品质的玉石(翡翠)作为锔补装饰材料,开创了一种极具装饰效果的锔瓷技艺——“ 玉锔” 。付忠华用翡翠玉石作锔补,增添了锔补物件的美感,也提升了贵气。
为了将锔瓷技艺发扬光大,付忠华面向全国招收徒弟,他以师承的方式将锔瓷技艺传授给徒弟,在挑选徒弟上,付忠华心中有一把尺子——用心。“我带徒弟和带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认真引导他们不断探索锔瓷的魅力。”
付忠华的20多名徒弟中设计专业占绝大部分,他教导徒弟尽量多花时间在设计上,再进行技术上的操作,徒弟们经过多年不断的培养,学有所成,凭所学技艺自主创业或者成为了行业的技能骨干。
从事锔瓷专业20余年,付忠华用他精湛的技艺修复着古老物件,也修补着人们即将流失的记忆。(昆明信息港 记者李丽朱 视频制作:周拓 刘雄斌 赵振磊 谢星宸 配音:俞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