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快讯 正文
盘龙区已建水利设施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的思考
盘龙区水务局    11-24 17:08:00

一、当前水利设施建设的总体情况

盘龙区农村供水涉及4个街道43个行政村共284个村小组,共有户籍人口93782人,“十三五”期间截止2023年5月盘龙区在水源区共投入约6000万元,实施人饮水利工程建设约30件,主要涉及人饮供水管道、水源点整治、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水质提升、五小水利建设等等。截至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集镇自来水厂4个( 跃进水厂、双玉水厂、大石坝水厂、闸坝水厂),同时已建成小型净水处理设施24个。农村自来水管网覆盖率100%。

二、存在的突出短板问题

(一)水源保障低。存在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导致部分片区缺失和部分水源不稳定季节性缺水的现象。降雨分布不均导致水库蓄水不足的情况,例如盘龙区阿子营街道闸坝水库为主要人饮水库因降雨分布不均近3年均出现蓄水不足的情况。并且缺水地区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或者供水工程末端的山区,供水水源点水量较少随着长期干旱地下水位下降,部分龙潭泉眼旱季出现枯竭的现象将加剧山区缺水情况。修建水系联通工程往往投资大,经济效益低。从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坝区,从河道向水库调水,或者水库向另一个水库调水成本高,工程投资成本巨大,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就会因为经济效益指标而制约着水系联通工程的推进。如:盘龙区农村供水保障项目中石房子水库管道联通工程项目可研立项至今因资金问题无法实施。

(二)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人民群众生活发展需要。农村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农灌用水与人饮存在争水、抢水的问题。如:盘龙区4个涉农街道,虽然逐年投入水利设施但山地种植往往随着管网延伸而将农作物种类转变为用水定额较大但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也就是常说的“管网建到哪,作物就种到哪”。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农业水利设施的需求更高,自来水浇地的情况屡见不鲜,即便人饮与农灌管道分离,也只是解决了沿程分水的问题,但仍然无法解决入户直接取用拉水浇地的情况。山地为主的人饮和农灌混用的情况是目前农村饮水工程的主要矛盾。比如:黄龙水库片区联通工程建设管网工程投入成本2500万元,主要目的为提高供水保障率,人饮和农业灌溉分离,但到达村小组集中水池后,旱季用自来水浇地的情况无法断绝。

(三)水利设施运行管护及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农村供水管道管线长、供水设施分散,主要依靠村委会及各街道管护,水费收取难以平衡运行维护成本。目前各级财政预算困难,遇到灾害天气启用抽水泵站越多,电费、维修管理费用也将随之增大,需建设的应急工程较多,相应所需管护的供水设施经费开支也增大,如:2023年遭受极端天气影响,截至目前4个涉农街道不完全统计的农业灌溉及人饮保障拉水送水及电费约100万元。且随着水利投资减少,导致系统性工程建设受阻,但要让农村供水向城市供水的标准转变,水利精细化工程建设仍要持续向管网设施补短板、库库联通、水质提升、靶向水源工程的建设方向投资。且目前水源区水厂设施未按照标准化水厂进行运行管理,主要表现在水厂管护人员因工资标准低无法招聘到专业技术人员,水费收纳及政府补贴缩减,水厂水质检测、设施维护等工作未能跟上导致水厂功能部分丧失。

三、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一)系统研究,统筹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一是要从系统治理和调度的角度分析研究,整合打包农业水利设施及人饮水利设施项目资源,争取资金完善农业灌溉、人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水源工程、河库连通、库库连通、应急补水、计划用水、综合调节”等系统施策,建设联调供水网络,并逐步实现人饮、农灌管网分离,全力解决水源分布不均衡及人饮、农灌争水问题;二是积极推进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农户、村集体积极建设五小水利项目,先建后补,用蓄水情况作为补助前提,既调动积极性也增加设施管理便捷性。三是做好水利设施规划工作。吃透现有政策及资金倾向,向项目系统规划及多部门联合规划转变,确保规划项目有序实施。

(二)落实资金使用效益,做好管理工作。一是加强资金落实,对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维护经费和水库坝塘管护经费,要结合实际不低于最低保障标准确保工作落实有抓手。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夯实水务部门经费保障,有序推进农村水厂标准化建设及设施改造、水质提升等工程措施切实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二是抓好现有制度的落实。理顺水利系统管理体制机制要坚持建管并重,明晰水利工程管理保护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长效管养机制。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三是多渠道筹资,保障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充分解读政策,用系统思维和跨区域思路来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的谋划储备,积极申请各级的专项资金,用足用好上级下达的衔接资金。

编辑:王云    责任编辑:李红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