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建拾萃 正文
昆明市滇池度假区:积极推进“一核两廊三区”建设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昆明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03-07 10:00:26

滇池度假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十进+N”创建,积极推进“一核两廊三区”建设,形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呼应发展的格局,有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抓实主体责任 强化压力传导

滇池度假区党工委立足全区民族文化资源和环滇池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际,研究制定《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新一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暨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一把手”负总责、工作落实到岗、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重点聚焦5项主要任务、14项重点工作和54条具体措施,持续推进落实各项创建工作任务,结合度假区优势和特色,持续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一核两廊三区”建设,制定下发《滇池度假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N”活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实施“十进+N”创建行动,通过开展进机关、进街道社区、进企业商圈、进景区景点等活动,推动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责任落实落细。

抓牢学习教育 强化政治引领

滇池度假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深入开展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和专题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习《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昆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手册》等,推进党的民族理论方针和民族政策进机关、进街道社区、进企业商圈、进景区景点,确保干部职工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相关重点工作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同时,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及各类党员学习培训内容,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理解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增强“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理念。

抓好宣传教育 强化创新载体

滇池度假区利用辖区民族文化特色资源,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结合云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庆典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开展宣传,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以云南省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村、昆明故城、大观楼、海埂大坝、公园1903等辖区重点旅游资源为依托,组织举办“二月二”“三月三”“水漾繁花舞昆明”“茶咖节”等节庆活动,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拉近各族群众心与心的距离,进一步促进各族群众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充分利用辖区街道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开展刺绣、剪纸、书法、舞蹈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少数民族文化体育活动,积极推动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借鉴、相互包容。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开展昆明市“最美家庭”“清廉家庭”“绿色家庭”“健康家庭”评选,不断深化家庭文明新风尚。充分挖掘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利用度假区官网、微信公众号和各类融媒体平台,讲好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的故事。

抓紧点位打造 强化示范引领

结合辖区“十进+N”创建行动,以讲团结聚合力、讲创新促发展为出发点,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等工作紧密结合,持续打造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为协同促进“三交”、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联合相关单位进一步加大示范点位的提升打造力度,重点培育打造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落实落细,不断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融入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其中,以云南民族村“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依托积极开展联谊交流活动,为两岸各族同胞提供更多交流合作、回顾历史、品味文化、畅叙亲情和共同发展的机会,促进海峡两岸各族同胞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在滇池卫城莲花物业“红色物业”品牌基础上,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有效破解小区物业管理难题,助力构建“民族团结一家亲”大格局;在八谦律师事务所成立“红石榴”法律援助队,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普法活动和法律援助活动,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编辑:陈港    责任编辑:陈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