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教育氛围,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与教育教学同步推进、同频共振。
优化教学安全,传承传统文化
将“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内容列入课程安排、理论教学及课程评价,通过开展专题说课和集中备课,教师相互听课,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音乐、美术等课程中融入民族艺术元素,开发具有嵩明特色的民族手工艺课程等,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进头脑、进校园。
丰富宣传平台,凝聚团结进步力量
将学生活动实践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及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组织开展具有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主题教育,成立“红领巾讲解员”队伍,开展“共画同心圆”主题宣讲活动,“国旗下的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微团课,编排民族韵律操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生美育、体育教育以及教育教学各方面。聚焦阵地建设,滇池学院建成“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阶梯、昆医海源学院融合民族医药文化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园,寓教于景激发民族自豪感。
强化文化共融,构筑民族精神家园
实行各族学生混合编班,开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班”,实施“一个都不能少”教育扶贫工程,通过开展民族民间歌舞联欢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实践交流活动,构建空间相通、思想相和、情感相近的互嵌式校园环境,营造各民族学生共居、共事、共学、共乐的“一家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