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晋宁区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挖文物价值内涵,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挖掘云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不断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程的历史实证。
坚持政策引领,让文物“留”下来
自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立项起,晋宁区先后成立专项工作组、石寨山大遗址文物保护中心,形成省、市、区联动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石寨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同时,坚持在法治轨道上促进文物保护发展,编制《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和河泊所遗址保护规划》《昆明市石寨山大遗址保护条例》,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奠定坚实基础,为石寨山大遗址讲述中华文明交融多元一体提供法治保障。
立足产业赋能,让文物“活”起来
依托区域优势资源,创新“1+2+3+N”特色模式,即以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1个核心,活化石寨山古墓群与河泊所遗址2个遗址,串联滇池东南岸滇文化重点遗存,发展N项滇池沿岸农文旅业态,打造“研学产业+品牌文创IP+农耕产业+环滇文旅大产业”产业链,推动石寨山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2024年,石寨山大遗址公园先后接待参观交流人员12000余人次,与中交文旅、中铁八局等各类企业洽谈40余场次。
强化对外传播,让文物“火”起来
加强对外宣传,邀请各级媒体持续报道石寨山遗址,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频道到晋宁拍摄播出纪录片《滇池遗珍——探秘云南河泊所遗址》。大型电视纪录片《寻古中国》实地探访古滇文化遗址,古滇国传奇故事再现荧屏,首播即覆盖超过4753.5万观众,相关话题迅速成为网络热点,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5.7亿,荣获“星光奖”。发挥区融媒体中心主导作用,利用AI人工智能、新媒体等数字化技术,制作“会动的文物”视频号专栏10余期,用现代科技让古代文物“开口说话”,推动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走深走实,传播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