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发了热烈反响,昆明广大民族宗教干部纷纷表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即日起,“昆明民宗”将推出“热烈反响”系列,充分展示昆明民族宗教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齐心协力建设好“团结花开 幸福春城”的决心和信心。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主任 毕春华:此次习近平总书记时隔5年再次到云南考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工作,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十分关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团结稳定。昆明作为辖民族自治地方最多、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以实际行动落实民族地区各项工作都要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 市委工作要求,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把民族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全面推动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积极打造民族团结的“昆明样本”,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出昆明贡献,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市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夏梦: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名民族宗教工作干部,深感责任重大,也备受鼓舞、倍添信心。我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面学习、全面宣传、全面落实。立足工作岗位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昆明实践上下功夫,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我国宗教,与时俱进加强教义教规阐释。通过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不断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市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杨武:习近平总书记在丽江市考察时提出“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嘱托,始终是我们努力工作的动力源泉。下步,我们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依托晋宁石寨山旧址公园考古发掘出土“滇王之印”“滇国相印”等文物,深化历史溯源,推出“博物馆之夜”“考古开放日”“文物发声”等活动,讲好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故事;依托西南联大、云南陆军讲武堂等博物馆群,讲好护国与抗战、红军长征过昆明、聂耳和国歌等抵御外侮、维护统一的“昆明故事”。我们将持续实施“枝繁干壮”工程,建好用好一批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平台,精心策划民族文化保护传承项目和民族文化精品项目,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力推进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程。对于中小学生,把“五旗五徽五认同”教育实践融入课程体系;对于党员干部,强化“五史五观五认同”教育实践;对于各族群众,全面开展“三意识五认同”教育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市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岩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让我倍感关怀、备受鼓舞、倍增干劲,我们将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立足民族宗教部门工作实际,聚焦“团结花开·幸福春城”建设,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深化各民族互嵌融居格局,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将以磨憨—磨丁合作区共同现代化试点建设为契机,持续推动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深化拓展“以城带边、以城兴边”帮带共建机制,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建设省级边境旅游示范村,确保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果持续巩固提升,让磨憨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目标。
市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民族工作队队长 马汝庄:我将牢记嘱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持续擦亮“团结花开·幸福春城”的金色品牌,以“嵌”促“融”,以“融”促“铸”,以“铸”促“福”,以“福”促“同”,用更加鲜活的实践探索,让全国听到昆明市“团结花开”的声音、听到“共同体”拔节成长的声音。